2025年 06期
基于中医药调控AMPK信号探索其介导疾病机制
范明明;李然;李显筑;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在能量不足的情况下,细胞内AMPK被激活,调节下游靶基因表达,促进能量代谢及合成。AMPK调控线粒体稳态,影响细胞增殖、凋亡过程,参与消化、循环、免疫等多种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中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蒽醌类和皂苷类等化合物能够激活AMPK信号通路,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在治疗消化与代谢相关疾病方面优势显著;中药单体及复方在调控AMPK信号通路,治疗代谢异常、消化不良、肿瘤等相关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该文梳理近5年中医药调控AMPK信号相关文献,深入探索AMPK信号通路介导疾病机制,提升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
不同针刺疗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探索
王蒲宁;王雪;目的 分析不同针刺疗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划分成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均29例。对照组采用火针、梅花针、刺血拔罐等针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方法;研究组则采用毫针围刺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方法。口服中药均选用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味的中药方。比较两组的疼痛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睡眠质量和焦虑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疼痛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指标的改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趋于正常水平变化,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其心理焦虑的不良情绪也发生明显好转,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更为明显的提升,且研究组患者较少出现不良反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毫针围刺疗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利用。
基于“脑为元神之府”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经验总结
徐辉;王鹏琴;“脑为元神之府”是中医学重要理论,脑的功能影响人体精神、思维、意识。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减少和路易小体形成,导致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减少,从而出现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平衡障碍等特征性症状。帕金森病属于中医“颤证”范畴,“脑减髓消”为帕金森病颤证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该理论认为脑髓不足、神志失调是帕金森病的根本原因,治疗应以脑论治。针刺治疗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方式之一,以眼针结合督脉穴为主的针刺治疗通过调整脏腑功能,使脑神得以滋养,改善帕金森病颤证引起的肌肉强直、筋脉拘急症状,对于疾病治疗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及临床依据。
心力衰竭中西医临床治疗研究现状
闫海慧;张艳;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文分别对心衰的现代医学病理基础及诊疗体系、中医学对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证施治体系进行了归纳整理,并着重探讨了不同中医学术思想在心衰治疗当中的特色。其中张艳教授在该病诊疗领域提出了络脉受损及“心-脑-肾轴”“心-脑-肾-肠轴”等中医理论。张艳教授认为心的生理功能在中医理论中与脑、肾尤为相关,根据中医学机体功能互调、病理互传的理念,张艳教授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藏象学说,系统整合心、脑、肾三脏,提出“心-脑-肾轴”“心-脑-肾-肠轴”等理论。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上述理论体系辨证论治略有所得,着重探讨络脉学说及“心-脑-肾轴”“心-脑-肾-肠轴”论治心衰的理论基础,旨在为临床诊治心衰提供新的思路。
基于16s rDNA测序技术探讨加味孔圣枕中丹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肠道菌群影响
欧春雪;宋爱珍;吴俏兰;高祖;高琳;于华芸;目的 研究加味孔圣枕中丹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结合孤养与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法制备PS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model组)、加味孔圣枕中丹组(JWKSZZ组),另设空白组(control组),每组12只。JWKSZZ组给予11.34 g/kg中药水煎液灌胃,control组和model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d,干预4周。利用蔗糖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糖水偏好率降低明显,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受损,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升高,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与model组比较,JWKSZZ组能明显增加PSD大鼠体质量,提高其糖水偏好率,缩短游泳不动时间(P<0.01),改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形态,改变PSD大鼠肠道菌群组成结构,降低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升高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改变普雷沃菌科、普雷沃氏菌属、紫单胞菌科、颤螺旋菌属等群落相对丰度。结论 加味孔圣枕中丹改善PSD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可能与影响大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相对丰度,改善肠道微生物紊乱相关。
五味子乙素通过调控mTOR/TFEB通路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脂质堆积作用及机制研究
颜丽珊;康建英;顾春宇;邱新宇;王亦巍;张翼;目的 利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激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细胞模型探讨并验证五味子乙素(Sch B)通过调控mTOR/转录因子EB(TFEB)通路抑制脂质堆积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Sch B纯度;建立游离脂肪酸(FFA)刺激的HepG2细胞模型,并将细胞分为模型组、Sch B(50μmol/L)组、MHY1485(5μmol/L)组和MHY1485+Sch B组。采用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自噬双标腺病毒感染检测自噬流变化;采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细胞脂质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TFEB的核转位;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脂肪酸β氧化产物β-羟基丁酸(β-HB)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Sch B可提高NAFLD细胞自噬流,并能调控自噬关键蛋白mTOR、p70、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LK1)磷酸化水平以及Beclin-1、LC3B-Ⅱ和p62表达水平,而mTOR激动剂MHY1485干预显著抑制Sch B调控上述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Sch B降低TFEB Ser122磷酸化表达,并促进TFEB入核,上述作用均被MHY1485干预逆转。同时,Sch B减少FFA刺激下HepG2细胞脂质堆积,增加β-HB含量,提高脂肪酸β氧化关键酶过氧化物酶体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OX1)、长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ACADL)、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ACADM)和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2(HMGCS2)蛋白表达水平,MHY1485显著减弱Sch B上述作用。结论 Sch B能通过调控mTOR/TFEB通路诱导NAFLD细胞自噬并促进脂肪酸β氧化,从而抑制肝细胞脂质堆积。
疏肝健脾方通过PERK/eIF2α/ATF4/CHOP通路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机制研究
贾梦迪;张声生;目的 探讨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大鼠内脏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1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和药物组,除正常组外,其余采用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进行造模。造模结束后,药物组给予疏肝健脾方灌胃,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应用腹壁回撤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及腹外斜肌肌电图曲线下面积(electromyography area under curve,EMG AUC)测定内脏敏感性;检测粪便含水量变化;取材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结肠组织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mRNA水平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GFAP、S100β、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PERK)、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激酶(p-eIF2α)、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激酶(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粪便含水量明显升高(P<0.01),AWR评分和EMG AUC增加(P<0.05或P<0.01),大鼠结肠组织中GFAP、S100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PERK、p-eIF2α、ATF4、CHO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粪便含水量明显降低(P<0.01),AWR评分和EMG AUC降低(P<0.05或P<0.01),结肠组织中GFAP、S100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PERK、p-eIF2α、ATF4、CHO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3组大鼠PERK、e IF2α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健脾方能够改善D-IBS大鼠内脏敏感性和粪便含水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ERK/eIF2α/ATF4/CHOP通路有关。
双石通淋胶囊通过TGF-β1/Smad通路治疗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机制研究
袁勇;王子强;毛茜;刘继平;王川;刘清;毛鹏;卫昊;目的 探讨双石通淋胶囊(SSTL)通过TGF-β1/Smad通路治疗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周龄为12周左右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双石通淋胶囊低剂量组、双石通淋胶囊中剂量组、双石通淋胶囊高剂量组、阳性药组,每组10只,采用去势法及皮下注射丙酸睾酮(testosterone-17-propionate,TP)进行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造模。对给药前后大鼠前列腺组织进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前列腺病理变化及胶原沉积;使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1、p-Smad2/3、α-SMA、COL-I的表达;使用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GF-β1、α-SMA、COL-I mRNA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E-cadherin、Vimentin表达。结果 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SSTL显著改善BPH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性损伤,降低上皮厚度,减少胶原沉积。Western blotting法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GF-β1、p-Smad2/3、α-SMA、COL-I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各给药组大鼠TGF-β1、p-Smad2/3、α-SMA、COL-I表达降低(P<0.05)。RT-qPCR法实验结果显示mRNA表达呈相同趋势(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Vimentin表达增加(P<0.05),E-cadherin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各给药组大鼠Vimentin表达降低(P<0.05),E-cadherin表达升高(P<0.05)。结论 SSTL可减轻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损伤,通过抑制TGF-β1/Smad通路及胶原合成改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减缓BPH的进程,起到治疗BPH的作用。
LC-MS/MS法测定不同产地远志中8种成分含量及其质量评价
孙婉婷;李天媛;杨淼;邸学;王海波;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LC-MS/MS)测量远志中西伯利亚远志糖A5、西伯利亚远志糖A6、西伯利亚远志(口山)酮B、远志(口山)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远志糖苷A、远志糖苷C、细叶远志皂苷8种成分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的远志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5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扫描。使用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 该方法学评价结果显示,LC-MS/MS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符合要求,8种成分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可作为远志多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以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的评价方法评价了不同产地远志的质量,为远志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基于Wnt信号通路探讨烙灸对脊髓损伤大鼠结构及功能影响
王英;夏铂;目的 基于Wnt信号通路探讨烙灸对脊髓损伤大鼠结构及功能影响。方法 将1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Wnt抑制剂组、烙灸组、烙灸联合Wnt抑制剂组,采用Allen's法制备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其中每组选择10只SD大鼠进行改良Tarlov运动功能评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潜伏期检测;每组选择12只SD大鼠取脊髓组织样本进行尼氏染色,用于光镜及电镜观察脊髓的病理学变化,此外电镜额外再进行Kaptanoglu脊髓超微结构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损伤脊髓中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标记物——神经丝巢蛋白(Nestin)和神经元分化相关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arlov运动功能评分降低,CSEP潜伏期时长提高,Kaptanoglu脊髓超微结构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Wnt抑制剂组Tarlov评分与CSEP潜伏期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tanoglu脊髓超微结构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Wnt抑制剂组比较,烙灸组Tarlov评分升高明显,CSEP潜伏期时长略缩短,Kaptanoglu脊髓超微结构评分下降明显(P<0.05)。与烙灸组比较,烙灸联合Wnt抑制剂组Tarlov评分降低,CSEP潜伏期时长和Kaptanoglu脊髓超微结构评分升高(P<0.05)。假手术组组织中可见大量清晰尼氏小体,脊髓内超微结构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尼氏体变形且数量减少(P<0.05),脊髓结构破坏。与模型组比较,Wnt抑制剂组尼氏小体数量减少(P<0.05),脊髓结构破坏严重。与Wnt抑制剂组比较,烙灸组尼氏体小体数量显著增加(P<0.05),脊髓组织破坏程度减轻。与烙灸组比,烙灸联合Wnt抑制剂组恢复略差于烙灸组(P<0.05)。结论 烙灸通过激活脊髓损伤大鼠的Wnt信号通路,促进脊髓损伤区周围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增殖分化,对脊髓损伤大鼠结构及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