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介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类科技期刊,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中医药大学主办。本刊已开通知网首发出版、增强出版,及万方、维普免费OA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842X,国内标准刊号:CN 21-1543/R。本刊为月刊,每月5日出版发行。
所获荣誉:
第6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高质量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美国《化学文摘》(CA)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文献数据库)(JSTChina)源期刊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数据库收录期刊
基于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探讨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细胞焦亡的改善作用
马昕瑞;孙贵炎;杨宇峰;王春田;吴运谱;崔子寅;张泽辉;宁天一;梁喜才;石岩;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糖康(YTK)是否可以调控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细胞焦亡。方法:随机将60只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YTK高、中、低剂量组;氯沙坦组,另取12只同笼杂合db/m小鼠作为空白组。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消皮素D(GSDMD)、半胱天蛋白酶-1(caspase-1)、NLRP3蛋白串联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BG、SCr、BUN、24 h-UTP含量升高(P<0.05);相较模型组,YTK各剂量组和氯沙坦组BG、SCr、BUN、24 h-UTP含量下降(P<0.05);相较空白组,模型组TLR4、NF-κB、NLRP3、IL-1β、IL-18、GSDMD、caspase-1、ASC蛋白表达增多(P<0.05);相较模型组,YTK各剂量组和氯沙坦组TLR4、NF-κB、NLRP3、IL-1β、IL-18、GSDMD、caspase-1、ASC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YTK可以抑制小鼠肾脏组织细胞焦亡和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LR4/NF-κB/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有关。
中医药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武瑞鹏;王新陆;刘砚泽;韩文杰;朱明军;阿霉素(DOX)是一种高效的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其严重的心脏毒性(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DOX的心脏毒性机制复杂,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失调、细胞凋亡及钙超载等多种病理过程。目前临床上缺乏既能有效减轻心脏毒性又不影响其抗肿瘤疗效的药物,但中医药因其多靶点、多途径调控及副作用少的优势,在防治DOX心脏毒性方面展现出重要潜力。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中药提取物(如黄芪、丹参、人参)、活性成分(如黄芪甲苷、丹参酮ⅡA、姜黄素)及复方制剂(如生脉散、参附汤)可通过调控信号通路,抑制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调节自噬与凋亡平衡,从而缓解DOX所致的心脏损伤。此外,部分中药成分还能与DOX协同增效,增强其抗肿瘤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中医药(单药、单体及复方)干预DOX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推动中医药在肿瘤化疗辅助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
寒气生浊理论在心脑共病体系中的应用
张园园;李呈佳;赵御凯;司健美;李岩松;赵智博;陈会君;东北地区地处高纬,冬季寒冷漫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位居国内前列。陈会君教授认为“寒气生浊”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核心病机,通过分析寒邪客脉导致精微运化失常、痰浊瘀血壅滞脉道的病理过程,总结提出“痰-浊-瘀”的理论框架,并针对疾病演变过程提出三阶段论治方案:初期以六君子汤健脾化浊,中期以二陈菏泽汤降脂消浊,晚期以补阳还五汤活血祛浊。本文针对东北地区寒地气候特征及居民饮食习惯,阐释了“寒气生浊”理论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共病中的核心作用,以期为寒地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防治提供借鉴与思路。
茯苓、车前子配伍对高尿酸血症大鼠降血尿酸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曹亚茹;伍小芳;赵星宇;张奇;李林泽;张凤伟;蒋明慧;田昕;目的 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研究茯苓、车前子及茯苓-车前子配伍降血尿酸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54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别嘌醇组、茯苓组、车前子组、茯苓-车前子配伍组,采用灌胃1000 mg/(kg·d)氧嗪酸钾造模药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以别嘌醇为阳性对照,观察车前子、茯苓及茯苓-车前子配伍对大鼠外观状态、体质量的影响,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酸盐转运体(urate transporter,UAT)、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OAT)、肝组织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肝组织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肾脏组织的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rganicanion,OAT1)、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recombinant urate transporter 1,URAT1)的蛋白表达。结果 (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模型组血清SUA含量升高(P<0.05),模型组肝组织XOD、ADA的含量升高(P<0.05),UAT、OAT含量降低(P<0.05),模型组回肠组织URAT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OAT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2)与模型组相比,车前子、茯苓及配伍组血清SUA的含量降低(P<0.05),车前子、茯苓及配伍组肝组织XOD、ADA的含量降低(P<0.05);UAT、OAT的含量升高(P<0.05),车前子、茯苓及配伍组回肠组织URAT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OAT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连续4周灌胃1000 mg/kg氧嗪酸钾可成功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茯苓组、车前子组及茯苓-车前子配伍组均可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XOD、ADA酶活性,抑制尿酸的生成,其可能通过利水渗湿祛除体内湿邪,促进水液代谢,增加OAT1蛋白水平,促进尿酸排泄,达到降尿酸的目的。
蒲公英通过激活PPAR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
路雪玉;白素芬;杨伊婷;田春雨;付茜茹;李继安;喇孝瑾;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蒲公英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并揭示其潜在机制,特别是通过激活PPAR信号通路改善代谢紊乱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及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构建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or)、模型组(Mod)和蒲公英组(Dan)(400mg/kg)。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蒲公英成分,通过肝脏转录组学分析差异基因、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结合肝脏组织样本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Acsl3、Me1、Plin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结果表明,蒲公英显著降低了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FBG)和葡萄糖耐量,改善了血脂水平,降低了炎症因子(如TNF-α、IL-1β)的水平。此外,蒲公英处理C肽和胰岛素的浓度显著提高,表明其改善了胰岛β细胞功能。HE染色结果显示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有所改善,转录组学分析显示,Dan组中与PPAR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明显上调。Westernblot结果表明蒲公英组肝脏Acsl3、Me1、Plin2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RT-PCR结果表明蒲公英组Acsl3、Me1、Plin2转录表达增加。结论:蒲公英通过激活PPAR信号通路和上调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改善了T2DM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这为蒲公英作为辅助治疗T2DM 的潜力提供了实验证据。研究结果强调了蒲公英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其作为自然疗法的可能性。
白术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左军;张金龙;胡晓阳;白术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功效。化学成分复杂,并且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对近5年来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作用机制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发现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白术挥发油、白术内酯以及白术多糖。并具有保肝、调节胃肠运动、抗炎性反应、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降血糖、调节免疫代谢等作用,为白术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半夏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左军;牟景光;胡晓阳;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是临床常用的化痰止咳平喘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在半夏中发现的化学成分有生物碱、半夏淀粉、甾醇类、氨基酸、挥发油、芳香族成分、有机酸类、黄酮类、半夏蛋白、鞣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半夏有止咳平喘、抗炎、抗衰老、镇静、抗肿瘤、止呕等作用。现将近年来国内就半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述如下,以期为半夏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半夏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李哲;玄静;赵振华;张永清;半夏是一种大宗中药材,是临床常用的止咳化痰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近年来,随着对半夏研究的深入,其中的生物碱、挥发油、氨基酸等成分陆续被发现。其药理活性和药学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如抗肿瘤、抗溃疡、降血脂、镇静等。文章主要对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总结,以期为其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枳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陈雪;杨玉赫;冷德生;刘雅芳;枳壳做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临床常用中药,在传统药用中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枳壳具有调节胃肠功能、利胆排石、降血脂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这些药理作用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枳壳中含有挥发油、黄酮、香豆素和生物碱4种主要类型的化合物,还含有少量的微量元素和其他类型的化合物。该文对近年来报道中的枳壳中所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枳壳质量标准的制定及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年征订启事
<正>《中华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月刊之一,系2014版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辟有博士导师新论、中华名医经典、国家项目点击、省级项目平台、地方项目宽带、博士后课题主页、药效学研究盘点、中药研究扫描等30余个栏目。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7717,国内统一刊号:CN 21-1546/R,国内邮发代号:8-182,国外代号:M1163。A4开本,
枸杞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周晶;李光华;枸杞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它在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润肺止咳、延缓衰老等功效。化学成分为己多糖、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牛磺酸、生物碱、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枸杞具有降低血脂血糖、保肝、抗肿瘤、抗衰老等药理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枸杞多糖(LBP)。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就枸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白术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左军;张金龙;胡晓阳;白术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功效。化学成分复杂,并且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对近5年来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作用机制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发现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白术挥发油、白术内酯以及白术多糖。并具有保肝、调节胃肠运动、抗炎性反应、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降血糖、调节免疫代谢等作用,为白术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半夏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左军;牟景光;胡晓阳;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是临床常用的化痰止咳平喘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在半夏中发现的化学成分有生物碱、半夏淀粉、甾醇类、氨基酸、挥发油、芳香族成分、有机酸类、黄酮类、半夏蛋白、鞣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半夏有止咳平喘、抗炎、抗衰老、镇静、抗肿瘤、止呕等作用。现将近年来国内就半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述如下,以期为半夏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周莹;刘军彤;杨宇峰;石岩;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多种靶器官受损,引发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及发病机制与治疗均有较为广泛的研究。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大背景下,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也相继开展,为糖尿病的临床辨证诊断提供了更加客观化的评价及参考。经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比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疗效更优,临床应用前景更为广阔。文章就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糖尿病的中西医理论、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糖尿病治疗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等方面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学报微信号
本刊栏目
博导讲坛(免费发表)
标准共识(免费发表)
论著聚焦
实验研究
中药研究
经方传承
交叉医学
数字医学
理论探讨
临床报道
文献述评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