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介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类科技期刊,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中医药大学主办。本刊已开通知网首发出版、增强出版,及万方、维普免费OA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842X,国内标准刊号:CN 21-1543/R。本刊为月刊,每月5日出版发行。
所获荣誉:
第6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高质量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美国《化学文摘》(CA)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文献数据库)(JSTChina)源期刊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张晓雨;陈笑吟;肖文洁;龚元祥;周金波;沈均怡;蔡易凡;林爱珍;功能性便秘(FC)是全球高发的难治性功能性肠病,其发病与肠道菌群紊乱及肠道动力障碍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梳理了FC患者及动物模型中肠道菌群结构、代谢产物(SCFAs、胆汁酸、甲烷等)与便秘表型的因果关系,总结了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粪菌移植(FMT)等微生态疗法的最新循证证据,指出其通过增加SCFAs、恢复菌群多样性、激活5-HT通路等途径改善排便频率和粪便性状,但长期维持机制和个体化方案仍需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文章首次整合中医“脾主运化、大肠传导”理论与现代微生态学,提出“正气-邪气”对应有益菌-致病菌的学术观点,阐明阴阳失衡、正邪相争导致菌群紊乱、糟粕内结的中医病机新内涵。实验研究部分重点归纳了单味药(大黄、桔梗、白术、火麻仁等)、经典复方(济川煎、增液汤、四磨汤、小承气汤、枳实汤)、中成药(麻仁丸、首荟通便胶囊)通过干预AQPs、5-HT、AHR、cAMP/PKA等信号轴,重塑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提高产丁酸菌丰度、降低脱硫弧菌及瘤胃球菌等有害菌的分子机制。同时,综述了针灸(电针、温针、耳针)、穴位贴敷、中药热敷等外治法调节脑-菌-肠轴、提升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抑制致病菌、促进SCFAs生成及肠神经元分化的临床与动物实验证据,显示其疗效与安全性可与口服微生态制剂互补。最后指出,将中医辨证思路与多组学技术、FMT及智能递药系统结合,建立基于“证-菌-代谢物”映射的精准干预策略,有望突破现有FC治疗瓶颈,为顽固性便秘提供安全、持久、个体化的新方案。
通窍活血汤通过调控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焦亡改善大鼠脑缺血的作用机制研究
唐远花;柏鲁宁;唐佳;目的 探讨通窍活血汤是否能够通过调控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焦亡,从而改善脑缺血损伤。方法 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造模组36只,造模组进一步分为: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通窍活血汤组,每组各12只,在经过7 d的药物干预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造模成功24h后,对各组大鼠(包括假手术组)进行指标评定及样本采集。采用神经功能学评分法检测神经功能损伤程度;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缺血侧病理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两种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WB法检测脑组织Caspase-1、GSDMD、GSDMD-N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过药物治疗后,大鼠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有所改善,与模型组相比,通窍活血汤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 < 0.05),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IL-1β、IL-18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GSDMD、Caspase-1、GSDMD-N端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 <0.05或P < 0.01)。效果与尼莫地平组相近(P>0.05)。结论 通窍活血汤可以有效改善大鼠脑缺血侧的神经功能,减轻脑细胞损伤,降低炎症因子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通窍活血汤通过调控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焦亡过程,最终达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中药龙胆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刘娟;张剑;龙胆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能够清热燥时,写肝胆火。以东北产量最大,习称“关龙胆”。为“辽药六宝”之一。具有抑菌、抗炎、保肝、抗疟原虫作用、镇静、降压、健胃等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目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本文从龙胆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归纳总结,对近年来龙胆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日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在临床上,龙胆草的应用以方剂龙胆泻肝汤最为多见。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皮肤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肝癌、眼科疾病、耳鸣耳聋、中耳炎等。因龙胆泻肝汤能够清泄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因此用于治疗上述疾病因湿热所导致的疗效颇为显著。治疗中能够降低患者眼压、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改善耳部微循环等。但龙胆泻肝汤的药性偏于苦寒,不宜于长期服用,以免过于寒凉伤及脾胃。
葶苈子有效成分及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吴佳吉;卢健棋;董礼;肖湘;杨尚冰;毛美玲;甘宇云;胡莉惠;涂雅柔;邹珊芸;范春梅;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 (Descurainia sophia,南葶苈子) 或独行菜 (Lepidium apetalum,北葶苈子) 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传统功效。本文系统综述了葶苈子在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心力衰竭(HF)治疗中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目前已明确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四大类:1) 黄酮类:已鉴定约60种,如槲皮素、山柰酚、北葶新黄酮D等,其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为南葶苈子特有;2) 硫苷类:如新发现的南葶苈苷;3) 异硫氰酸类:如3-苯基丙腈等降解产物;4) 强心苷类:如毒毛旋花子苷元、葶苈苷等。药理研究表明,这些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综合效应:黄酮类可靶向HSP90AA1和SRC基因,调控线粒体电子传递及MAPK/PI3K信号通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并通过激活PPARα/PGC-1α/Sirt3通路保护线粒体功能;强心苷类能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效果与洋地黄类药物相当;硫苷及异硫氰酸类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调节水通道蛋白表达,发挥利尿消肿作用;此外,其还能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纤维化,并表现出抗炎、免疫调节、调节血脂及雌激素样等综合作用。在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中,含葶苈子的复方制剂(如经典方剂葶苈大枣泻肺汤)显示出显著疗效,尤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可提升左室射血分数约12.3%,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约28.5米;在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顽固性心力衰竭等治疗中,与常规西药联合应用的总有效率可达85%~96.97%;在急性心力衰竭中,能快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降低死亡率。本文系统梳理了葶苈子的研究现状,为其深入开发及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补中益气汤联合金双歧、蒙脱石散在结直肠癌(气血两虚证)患者围手术期中肠黏膜保护作用对血清 miRNA-10a、miR-135b 的影响
孙婳;孙英;李芳兰;马仰仰;目的: 针对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气血两虚证患者,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金双歧、蒙脱石散的肠黏膜保护作用及对血清 miRNA-10a、miR-135b 的影响。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咸阳医院2023年2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95例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气血两虚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给予金双歧、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给予补中益气汤联合金双歧、蒙脱石散治疗。两组均术前3天用药至术后5天。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微小核糖核酸-10a(miRNA-10a)、微小核糖核酸-135b(miR-135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术后感染。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P<0.05)。研究组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D-乳酸、内毒素及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TNF-α、IL-1、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miRNA-10a高于对照组、miR-135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路感染、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等术后感染的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22.92%(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金双歧、蒙脱石散能够促进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气血两虚证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胃肠激素和血清miRNA-10a、miR-135b,缓解氧化应激和降低术后感染,安全性良好。
白术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左军;张金龙;胡晓阳;白术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功效。化学成分复杂,并且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对近5年来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作用机制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发现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白术挥发油、白术内酯以及白术多糖。并具有保肝、调节胃肠运动、抗炎性反应、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降血糖、调节免疫代谢等作用,为白术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半夏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左军;牟景光;胡晓阳;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是临床常用的化痰止咳平喘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在半夏中发现的化学成分有生物碱、半夏淀粉、甾醇类、氨基酸、挥发油、芳香族成分、有机酸类、黄酮类、半夏蛋白、鞣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半夏有止咳平喘、抗炎、抗衰老、镇静、抗肿瘤、止呕等作用。现将近年来国内就半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述如下,以期为半夏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半夏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李哲;玄静;赵振华;张永清;半夏是一种大宗中药材,是临床常用的止咳化痰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近年来,随着对半夏研究的深入,其中的生物碱、挥发油、氨基酸等成分陆续被发现。其药理活性和药学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如抗肿瘤、抗溃疡、降血脂、镇静等。文章主要对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总结,以期为其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枳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陈雪;杨玉赫;冷德生;刘雅芳;枳壳做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临床常用中药,在传统药用中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枳壳具有调节胃肠功能、利胆排石、降血脂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这些药理作用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枳壳中含有挥发油、黄酮、香豆素和生物碱4种主要类型的化合物,还含有少量的微量元素和其他类型的化合物。该文对近年来报道中的枳壳中所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枳壳质量标准的制定及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年征订启事
<正>《中华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月刊之一,系2014版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辟有博士导师新论、中华名医经典、国家项目点击、省级项目平台、地方项目宽带、博士后课题主页、药效学研究盘点、中药研究扫描等30余个栏目。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7717,国内统一刊号:CN 21-1546/R,国内邮发代号:8-182,国外代号:M1163。A4开本,
白术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左军;张金龙;胡晓阳;白术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功效。化学成分复杂,并且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对近5年来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作用机制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发现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白术挥发油、白术内酯以及白术多糖。并具有保肝、调节胃肠运动、抗炎性反应、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降血糖、调节免疫代谢等作用,为白术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枸杞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周晶;李光华;枸杞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它在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润肺止咳、延缓衰老等功效。化学成分为己多糖、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牛磺酸、生物碱、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枸杞具有降低血脂血糖、保肝、抗肿瘤、抗衰老等药理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枸杞多糖(LBP)。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就枸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周莹;刘军彤;杨宇峰;石岩;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多种靶器官受损,引发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及发病机制与治疗均有较为广泛的研究。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大背景下,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也相继开展,为糖尿病的临床辨证诊断提供了更加客观化的评价及参考。经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比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疗效更优,临床应用前景更为广阔。文章就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糖尿病的中西医理论、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糖尿病治疗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等方面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半夏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左军;牟景光;胡晓阳;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是临床常用的化痰止咳平喘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在半夏中发现的化学成分有生物碱、半夏淀粉、甾醇类、氨基酸、挥发油、芳香族成分、有机酸类、黄酮类、半夏蛋白、鞣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半夏有止咳平喘、抗炎、抗衰老、镇静、抗肿瘤、止呕等作用。现将近年来国内就半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述如下,以期为半夏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学报微信号
本刊栏目
博导讲坛(免费发表)
标准共识(免费发表)
论著聚焦
实验研究
中药研究
经方传承
交叉医学
数字医学
理论探讨
临床报道
文献述评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