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丹丹;杨勤军;夏泉;葛朝亮;卫修来;程钢;
乳香是一味树脂类中药,具有破血散瘀、活血调气、消肿生肌的功效。作为经典外来药物,乳香的炮制形式随不同时代发展演变。通过查阅古今本草典籍现代相关炮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作者就乳香的古今炮制方法进行考证,以期为乳香的药用范围、炮制方法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对比发现,乳香古代炮制方法有水飞、烘制、煮制、炒制,炮制辅料有灯心草、糯米、人指甲、酒;近现代炮制方法主要以清炒、醋炒为主,灯心草制乳香、茯苓粉制、麸皮制乳香已不被炮制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醋乳香和炒乳香是目前主要的炮制品种。乳香炮制品种演变与其炮制目的和临床效用息息相关,然而目前乳香的炮制方法仍存在药辅比、炮制终点、炮制温度无统一标准的问题。
2023年08期 v.25;No.232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安永铖;石璐;何昶昊;王晨;吕迎兰;李慧敏;赵保胜;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以全身代谢紊乱为临床表现的代谢综合征,T2DM的发生常被认为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有关,但其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因病位不同分为上、中、下三消,其中上消病位在肺。许多归肺经的中药对消渴病具有确切疗效,而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加之“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经典理论,提示肺、肠道菌群与糖尿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其中肺为水之上源,大肠主津,消渴病亦是以“三多一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可见津液代谢为三者之间的重要纽带。文章系统梳理了肺与大肠的关系,总结了基于调控肠道菌群治疗糖尿病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归纳了肺与糖尿病的相互作用,从而对三者的内在关联进行佐证,试图阐明传统中医药从肺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基础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科学内涵,为基于调控肠道菌群治疗糖尿病相关药物开发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科学思路与理论依据。
2023年08期 v.25;No.232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3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雨柔;隋楠;
功能性便秘是社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功能性疾病,该病具体特征是排便困难或排便频率低,大便干结质地燥而硬,排便努力无果通常伴有排便意犹未尽的感觉。人体胃肠道中定植有大量且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细菌,它们在肠道环境中构建肠道微生态系统并保持相对的平衡,肠道微生态与FC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FC患者几乎都存在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况。中药的有效成分可以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恢复肠道微生态的稳态,对于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显著疗效。除此之外,中医药与微生态学的共同发展还为多组学技术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策略提供了未来的展望。
2023年08期 v.25;No.232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10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许钰婷;张相安;史孟华;常艺;安敬文;刘静;米刘悦;
肛瘘为肛肠科第二大疾病。由于现代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的改变,肛瘘发病率不断升高。手术为目前公认根治肛瘘的唯一方式。但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周期长,疼痛明显,容易感染。肛瘘术后创面难愈是肛瘘术后患者主要痛苦所在。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创面延迟愈合,反复感染,瘢痕严重挛缩等情况。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情况是肛瘘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医药在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上以其疗效好,患者痛苦少,治疗费用低等特点在临床上广受好评。目前发现部分中草药,中药复方,以及中草药化合物的有效成分能有效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其相关机制的研究也陆续开展。信号通路参与并连接了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是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病理机制,药物药理研究的主要靶点之一。通过检索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kine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TGF-β/Smad信号通路等通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新血管生成,加速创面纤维化,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改善创面愈合质量。文章归纳了中医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相关信号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中医药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供理论参考以及新的思路与方向。
2023年08期 v.25;No.232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下载次数:7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缪美琪;韩宇博;刘莉;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腹部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证候群。随着西方生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发展中国家的MS发病率急剧上升,MS现在已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问题。过多的能量摄入和伴随的肥胖是该综合征的主要驱动因素。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逆转代谢风险因素,但有时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减肥手术来控制更明显的风险因素。目前临床对于MS的治疗,仅限于针对各个病理特征的单独或联合药物治疗,如抗肥胖药物、噻唑烷二酮类、二甲双胍、他汀类药物等。黄连温胆汤首见于由清代陆廷珍编撰的《六因条辨》中,由黄连、半夏、茯苓、陈皮、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8种药物组成,能够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和胃利胆,具有显著的降脂、降糖、抗炎等药理作用,在治疗MS上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机制协同调控的特点。因此,文章将从黄连温胆汤单味药有效成分及成方所涉及相关机制如炎症、氧化应激等方面对MS的防治进行综述,为推进MS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08期 v.25;No.232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下载次数:10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罗文宽;卢健棋;周家谭;杨敏;陈文鹏;
毛冬青是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常见的药用植物,具有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效,在临床应用广泛。随着现代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药理学的发展,毛冬青更多的化学成分被发现,其药理作用也逐步被开发,临床适用范围越来越广。研究显示毛冬青主要化学成分类型包括三萜皂苷、木脂素、环烯醚萜、酚酸、黄酮等,具有抗炎、抗凝、强心、降脂、降压、保护心肌和血管内皮等药理作用,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文章就毛冬青的化学成分及其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作出综述,为毛冬青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2023年08期 v.25;No.232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10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卫家润;陈月桥;钟焕英;孙叶;刘家玲;何毅轩;
肝衰竭(liver failure,LF)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死亡,并以肝功能急剧恶化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LF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目前国内外急需解决的临床重难点。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肝纤维化、肝硬化、LF、肝癌等疾病发病的重要环节,尤其与LF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检索大量文献发现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关键靶点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细胞自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参与LF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瑰宝,以多通路、多靶点、多分子等优势广泛应用于LF的临床治疗。目前中医药调节JAK/STAT信号通路治疗LF的国内外相关基础研究日益增长,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作者通过阐述JAK/STA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靶点与LF的关系,并对中医药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治疗LF的疗效作出归纳总结,旨在进一步为LF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治疗策略。
2023年08期 v.25;No.232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9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世豪;王小菊;肖碧跃;张钧棠;田家璇;周舸;王行宽;
王行宽教授结合胡桃夹综合征的常见临床表现与自身经验认为,胡桃夹综合征属于中医“肾风”“肾水”范畴,病位在肝肾,与劳累相关。其病机在于肾之藏精功能失调与肝之疏泄功能失司。肾藏精功能离不开肾之精气充盛,肾络通畅;肝疏泄功能依托于肝木之气畅达,肝体荣养。王行宽教授分析上述病机后,总结出“主以补肾益精、辅以和血化瘀、兼以固涩营精、不忘杂病治肝”的治疗总则,将益肾、疏肝、化瘀三法相结合,创制益肾疏肝化瘀汤治疗胡桃夹综合征。此方在参芪地黄汤补肾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加强了补肾养阴、疏肝化瘀的力量。
2023年08期 v.25;No.232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微微;卜献忠;杨汉立;何启斌;韩富富;崔子正;钟远鸣;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凝结所造成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主要致病因素可分为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回流障碍。该病发病迅速,病情变化快,治疗不当可导致肢体坏死,甚至诱发肺栓塞。脊柱骨折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均需一段时间卧床,在此期间常诱发深静脉血栓,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西医防治DVT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溶栓药,但其不良反应较大,可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如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丹参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痈等功效,在机体中可发挥抗血栓、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因此,文章通过对丹参防治脊柱骨折后DVT作用的文献报道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运用丹参治疗DVT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3年08期 v.25;No.232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晓羚;祁祥;卢健棋;罗宇东;朱智德;
回心草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药用植物,药用历史久远,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东北和华北地区。经现代药物学分析,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类、氨基酸类、黄酮类、甾体类、脂肪酸类、生物碱类、吡喃酮类、芳香族类化合物及其微量元素等。药理学研究发现这些化学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包括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抗肿瘤、清除自由基、抗心律失常及抗缺氧等药理作用,其在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此回心草越来越受到医药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现代中药药理学和中药分离提纯技术的不断发展,回心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将得到更多的发现,其临床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文章就回心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作出综述,为回心草的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2023年08期 v.25;No.232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玥曈;吴铿;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目前,由于传统治疗中药物释放时间短,在疾病部位的停留率低,给药效果有限。微针作为一种典型的微创、可持续给药的透皮医疗器械,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得到了一定发展。目前主要有4种类型的微针用于人体药物递送,分别是固体微针、中空微针、药物涂层微针和可溶解或可生物降解的微针。微针主要用于输送从小分子到大分子的各种药物,特别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蛋白质药物。微针给药具有损伤小、成本低、准确性高、有效性高、可以精准控制等优点。微针介导治疗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旁路手术后再狭窄、抗凝、改善心肌梗死预后,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近年来基于微针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
2023年08期 v.25;No.232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晓琳;单晓倩;史维霞;燕虹宇;殷芮;杜宇征;张丽丽;
卒中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死性疾病,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卒中人群会伴有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甚至将进一步发展为血管性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然而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用药尚无统一标准。近些年中医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其中百会、神庭穴作为针刺治疗该疾病的常用穴位,具有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显著等特点,近年来对其相关的机制研究不断深入但仍缺乏系统总结。文章通过回顾近年研究,将现代研究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对百会、神庭穴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整理、分类与总结阐述,旨在为这一疗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今后临床应用针刺百会、神庭穴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参考支持。
2023年08期 v.25;No.232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下载次数:1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王娟娥;叶路亮;陈心怡;封壮壮;高瑞瑞;舒劲;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医疗资源消耗巨大,防控形势日益严峻。胃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一定的可逆性,是胃癌早期诊治和预防的关键。大多数胃癌确诊患者处于进展期或晚期,其防治效果尚不理想。因此,寻求积极有效的防治策略极其重要。随着人类元基因组技术的开展和运用,发现胃微生态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胃微生态由肠道菌群、肠道细胞、黏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肠内神经等构成,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免疫调节等方面,已有研究表明,胃微生态失调对胃癌及癌前病变存在潜在的关系,因此,恢复胃微生态平衡极为重要。文章以胃微生态为切入点,阐述了胃微环境失衡与胃癌前病变的相关性,通过调节胃内环境、缓解黏膜炎症和免疫应答等方面,系统总结中医药干预胃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胃癌前病变提供新的方向。
2023年08期 v.25;No.232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佳睿;雷根平;王婷;张月;谢炯东;董盛;
奥密克戎变体自2021年11月发现并传播以来,全世界各地迅速遭到袭击,对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与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其高度传播性、广泛致病性及免疫逃逸等特性也给全球疫情的防治带来新的困难与挑战。现迫切需要行之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手段对其加以遏制,目前西医主要以单克隆抗体、抗病毒剂为主要治疗手段。中医基于前期抗疫经验、中药药理机制研究及临床研究,针对此次疫情的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和恢复期,形成了新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方案。文章浅析了奥密克戎变体的致病特点,并从中西医角度对其造成的轻症进行阐述,以期能为有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变体提供思路与方案。
2023年08期 v.25;No.232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友刚;高大红;柳刚;程红亮;汤敬一;吴雪利;马斌;朱玲玲;
目的 观察压灸足运感区联合温元固脬针法加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1月间收治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密封信封法均分为30例对照组(压灸足运感区+盆底肌肉训练)和30例观察组(温元固脬针法联合压灸足运感区+加盆底肌肉训练),比较两组疗效,尿失禁严重程度,尿流动力学指标,膀胱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两组尿失禁严重程度[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和尿失禁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量表(U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MFR)、相对排尿阻力(RVR)和尿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排尿量和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24 h内排尿次数及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膀胱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灸足运感区联合温元固脬针法加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尿动力学和膀胱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23年08期 v.25;No.232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潇晗;海英;
目的 从脑肠互动角度探讨眼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治疗组、眼针治疗组、针药联合组,每组10只。采用5%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 d建立UC大鼠模型,每日灌胃、眼针(肺-大肠区)治疗1次,连续10 d。观察一般情况及每日DAI评分,处死后行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TGF-β、IL-17、IL-10含量,q-PCR检测结肠黏膜、脑组织中FoxP3、RORγt mRNA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肠黏膜、脑组织中FoxP3、RORγt蛋白表达。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西药对照组、眼针治疗组和针药联合组DAI评分降低,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肠组织与脑组织中IL-6、IL-17、TGF-β、RORγt表达水平均降低,IL-10、FoxP3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联合组与眼针治疗组在(IL)-6、TGF-β、IL-17、IL-10、FoxP3、RORγt表达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针能通过脑肠互动调节细胞因子的水平、调控FoxP3与RORγt表达以恢复Th17/Treg免疫平衡,从而可以改善UC大鼠的临床症状,修复结肠黏膜损伤。
2023年08期 v.25;No.232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0K] [下载次数:8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周莹;刘军彤;宁顺宇;杨宇峰;石岩;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有极大比例。近年来,中医药凭借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特点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对古今典籍资料的梳理,得出脾虚贯穿2型糖尿病的始终,脾虚精微不布与脾虚痰浊内生,均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自古代就有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的理论文献支撑,结合多项研究表明,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的中药治疗效果突出,其作用机制可概括为:胰岛素增敏,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糖脂代谢,改善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等方面。文章对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中医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2023年08期 v.25;No.232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1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童;梁茂新;石岩;范颖;潘海鸥;乔文军;
《素问·痿论篇》专论五痿病因病机、证候和治法,历代注家互有参差,影响对经文本义的正确理解与运用。故而摘其要者四则,通过诸家所释比较、经文互训、上下文比照和医理分析,对经文及其关键词“胞络”“使内”“宗筋”“荥”“俞”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原意,实现对经文的正确解读。
2023年08期 v.25;No.232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牛爱婷;李胜;李超;丁辉;宋新波;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文献和现代文献,对酸枣仁的名称、基原、产地、用药部位、炮制及功效进行考证。经考证,酸枣仁原植物最早以“棘”记载于《诗经·凯风》,《尔雅》中开始出现“酸枣”之称,明代及以后均以“酸枣仁”作为独立中药名称记载;酸枣仁的历代主流基原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spinosa(Bunge)Hu ex H. F. Chou,药用部位为干燥成熟种子;其产地主要集中在太行山附近,宋明推崇陕西临潼为道地,现主产于河北、陕西、山西等地;酸枣仁的炮制方法多以炒制为主;其功效最早为主心腹寒热、补中益气,唐代以后主治不得眠。酸枣仁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该文的考证结果可以为其开发提供文献支撑。
2023年08期 v.25;No.232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下载次数:19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田雨沐;潘菊华;
梳理中风病机的发展过程,历代医家从外风、内风、内伤积损角度整体把握中风病机,近代以来随着王永炎院士提出“毒损脑络”概念,将中风的病机直指“毒”对脑血管的损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非风病机对大脑造成的器质性损伤。中风本质在于脑血管损伤,血热证亦是中医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下的血分病变,所以文章试从“血热”“热毒”这一非风角度着手,梳理血热、热毒病机在中风急性期的演变规律,探究中风急性期脑血管器质性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与中医“热毒理论”的潜在关联。西医对中风的研究围绕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神经元及内皮细胞损伤等方面展开微体研究,现代病理学中各种病理机制最终产生的细胞毒性、神经毒性的结局与中医血热、热毒的病机发展之间具有共通性。另外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制剂如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在临床运用广泛,也证实基于“热毒理论”的清热解毒法对于中风急性期大脑微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2023年08期 v.25;No.232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杨晶晶;惠建荣;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发生后所引起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水平,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锻炼,对患者身体、认知、家庭社会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四关穴作为临床治疗中常用的穴组,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四关穴治疗卒中后抑郁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结果发现在现有研究中,四关穴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机制仍不完善,与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理论差异。临床治疗中存在进针深度、行针手法等方面的问题,且现有的研究多为小样本、单中心的研究,在四关穴单穴及组穴应用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为临床使用四关穴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指导意义。
2023年08期 v.25;No.232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琳钰;苏同生;梁莹;彭静;晁晨琳;
肥胖作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心血管事件等疾病的高危因素,引发了临床广泛关注。西医治疗肥胖主要限于药物或手术治疗,难以令患者接受。而艾灸治疗作为中医的“绿色疗法”,在肥胖治疗方面发挥着巨大优势。艾灸疗法借助其温热之力,可温化阴邪、扶正助阳,以达标本同治的目的。艾灸疗法在综合调理肥胖患者机能状态的同时,还可改善患者体质。因此文章通过归纳和总结艾灸治疗肥胖的相关文献,发现艾灸治疗肥胖具有疗效明显,综合调理;温和调理,改善体质;未病先防,提早干预以及既病防变,减少并发的疗效特点。此外,艾灸治疗可通过改善能量代谢、均衡肥胖相关因子以及改善肠道菌群等途径,综合调理机体的代谢状态,促进机体能量消耗,减少机体能量摄入,以达到改善肥胖的目的。
2023年08期 v.25;No.232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高佳馨;王建波;曲怡;王丹;王晓彤;冯晓帆;
糖尿病脑病(DE)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病位在脑,与肾、脾、肝密切相关。古代医家和现代学者在理论探讨、实践研究、临床疗效上均有其独到的见解。基于“三阴同调”的理论,以“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肾、脾、肝与DE的复杂关系。其中气、痰、瘀蒙阻脑窍是发病的直接原因,肾精亏虚是病机的根本,脾气不足是病机的关键,而肝失疏泄则贯穿病程始终。治宜补肾填精,益气健脾,疏肝解郁,则气血精髓充盛,代谢畅达,以涤荡脑络浊瘀。“三阴同调”理论的提出,以期为临床上治疗DE提供新方向。
2023年08期 v.25;No.232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安琪;杨宇峰;石岩;
自噬是指细胞降解受损的细胞器、变性蛋白质等代谢产物的过程,是机体自我保护、自我更新的重要机制。足细胞作为肾小球滤过屏障的主要成分,其自噬功能缺陷,可破坏滤过屏障,导致蛋白尿的产生以及肾小球硬化。“虚气留滞”是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核心病机,贯穿疾病始末。“虚气”指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留滞”指脾肾亏虚日久,正气不足,气化不利,津液代谢障碍,导致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阻滞,为发病之标。足细胞自噬不足,清除与降解能力减弱,代谢毒物异常堆积于肾,从而引发疾病的发生,与“虚气留滞”具有相互贯通之处。因此,文章将DKD“虚气留滞”理论与足细胞自噬不足相结合,探讨二者在DKD中的相关性,全面诠释“虚气留滞”病机的科学内涵,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讨DKD的发病机制,以期为DKD日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以及科学理论依据。
2023年08期 v.25;No.232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邵笑笑;张慧;申莉铎;蒋若琛;简芋鑫;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其发病机制多种多样,目前较为成熟的机制有血管学说、神经元学说、炎症介质学说、神经递质学说、神经营养因子、中枢敏感化及丘脑边缘系统的激活、多巴胺能系统相关基因学说等。中医认为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滞留,阻滞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而川芎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用。基于宋金元时期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发现川芎在治疗头痛、头风、首风、偏头痛中应用频率极高。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川芎中主要成分有四甲基吡嗪(川芎嗪)、阿魏酸、挥发油、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和丁烯苯肽等烷基苯肽类化合物,并且,川芎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抗抑郁、抗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细胞保护、改善心功能等作用。综上所述,川芎在治疗偏头痛方面有着极大的研究前景。文章主要对川芎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的作用加以分类总结,为川芎治疗偏头痛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08期 v.25;No.232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下载次数:1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聂天旸;陈卫衡;于会勇;张山;满天;黄振峰;王成祥;
目的 评估“桔杏君子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下文简称新冠感染,COVID-19)恢复期,属于中医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组方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臂临床试验。该试验共入组12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治疗给予桔杏君子颗粒,干预措施疗程为2周,随访4周。主要结果是中医证候疗效指数,次要结果是WHOQOL-Bref量表评分,主症与体征积分变化,胸部CT。结果 桔杏君子颗粒治疗112例新冠感染恢复期,证属气阴两虚证的患者2周后的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0.18%;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积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量表生理评分比较,治疗后积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在心理、社会和环境评分方面,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服药前后,患者的多项理化检查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对患者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 桔杏君子颗粒能改善以新冠感染为代表的外感热病的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用该药物的新冠感染恢复期患者在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中的表现较为优秀。因此,桔杏君子颗粒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医疗帮助。益气养阴、健脾益肺,化散余邪的治法对解决新冠感染恢复期患者的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8期 v.25;No.232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代亮;王杰琼;马艳妮;李峰;史磊;
墨旱莲Eclipta prostrata L.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干燥地上部分,是二至丸、凉血安神片等中成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些年,对墨旱莲展开了大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研究,证实了墨旱莲中含有三萜、甾体、黄酮、香豆素、噻吩、酚酸、生物碱等化学成分,该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保肝、抗骨质疏松、抗炎、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止血、乌发等药理作用。文章参阅近些年文献以及相关研究深入阐述墨旱莲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以期为墨旱莲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08期 v.25;No.232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下载次数:30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0 ] - 姚飞;田向东;
目的 探讨针刀循经论治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于医院就诊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1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9例,对照组59例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独活寄生汤治疗,治疗组59例患者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低切全血黏度(whole Blood low shear rate,LS)、中切全血黏度(whole blood middle shear rate,MS)、高切全血黏度(whole blood high shear rate,HS)],关节液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膝关节功能评价[Lysholm评分、WOMAC评分量表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滑膜厚度、关节积液深度],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结果 治疗后两组膝关节隐痛、腰膝无力、屈伸不利、头晕耳鸣评分,关节液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V、LS、MS、HS、COMP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GP、BALP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疗后两组WOMAC评分量表、Lequesne指数评分、滑膜厚度、关节积液深度均较治疗前降低,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刀循经论治联合独活寄生汤可显著改善KOA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2023年08期 v.25;No.232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婷;于涛;薛亚楠;于海;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指数,成为了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针对高血压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但因其不良反应大、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等因素,直接影响了高血压病情的发展和疗效。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养生和疾病康复认知的提高,养生功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优势日渐突显,导引术、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和瑜伽等现代养生功法在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压、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但目前养生功法的具体康复方案及其在降低血压的作用机制等方面仍需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的方式对养生功法防治高血压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从防治高血压的现状和机制方面展开了论述,以期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线索。
2023年08期 v.25;No.232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9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居瑞军;杜雨蒙;吴发亮;李学涛;王晓波;
肿瘤耐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会改变药物靶向目标,减弱治疗药物的效果。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特定波长照射激活光敏剂,从而引发光化学反应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作用的新型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具有微创、时空选择性高、毒性小、不良反应低等优点,尤其在肿瘤药物递送系统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耐药性,在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文章将对肿瘤耐药性的概念、机制和光动力疗法相关理论及在递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论述,并对近几年光动力治疗在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皮肤肿瘤、头颈部肿瘤和脑部肿瘤抗耐药中的应用进行综合论述。光动力治疗结合递送系统应用广泛,在抗肿瘤耐药的临床应用上前景广阔。
2023年08期 v.25;No.232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下载次数:7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开欣;孙雪平;罗涛;张攀;王丹;魏从兵;
目的 探讨眼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13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眼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风病症状和体征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钙调素(CAM)水平。结果 (1)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风病症状和体征积分、NIHSS评分、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MGB1、CTRP9、CAM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眼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神经损伤,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患者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清CTRP9表达水平、抑制血清HMGB1和CAM水平有关。
2023年08期 v.25;No.232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冯文林;肖炜;
泄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黄帝内经》载有泄泻类病证散见于各篇中多达13个。《黄帝内经》运气七篇是中医学五运六气理论的奠基,其详尽地论述了天象、气候、物候和泄泻之间的关系。在探寻《黄帝内经》运气对泄泻发病影响的同时,对后世张仲景、陈无择等医家治疗泄泻的时气方也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并附典型病例一则,以期为泄泻的诊治拓宽思路。
2023年08期 v.25;No.232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下载次数:8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修婵;刘焯;白晓红;王琳琳;宋金婷;
通过对儿童抽动障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阐述,明确现阶段该病的研究热点及可能的诱发原因。从五脏论治本病的病因病机,试述中医治疗该病的特色及优势。刘焯教授认为精血同源,小儿若肾精不足,则肝血亏虚,肝体失养,肝阳上亢,容易肝风内动而发病;或是肾阴不足,滋生内热,日久生火,伴有脾虚生痰,则痰火互结,内动生风而发病,体现了“脾肾虚为本,肝风标为实”的病机改变,采用“滋肾柔肝,健脾化痰,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疗法,创立了文静汤,以玄参为君药;白芍、龙骨、牡蛎为臣药;麦冬、茯苓、石菖蒲为佐药;甘草为使药,从君臣佐使层面分析了文静汤的组方意义,体现了辽派中医儿科“清润流派”治疗小儿疾病用药要清轻、滋润的学术思想。
2023年08期 v.25;No.232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宋晓耘;周细秋;刘胜;郑金洲;王瑞;熊翔凤;王玉;
目的 观察柴葵清消方联合拖线法治疗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采用柴葵清消方联合拖线法治疗,对照组单用中医清创术配合中药内服外敷,分别观察患者术后3、6、9个月乳房恢复情况,以及术前、痊愈后的乳房美容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在术后3个月,两组的痊愈率均为0,显效率为86.3%,对照组显效率为26.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6个月时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痊愈及显效的患者达到51例(100%),对照组痊愈及显效患者为40例(81.6%)。在术后9个月,治疗组痊愈37例,占72.5%,对照组痊愈24例,占49%,两组9个月时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在痊愈后的6个月时间内,治疗组共复发0例(0),对照组共复发1例(2%),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美容评分:两组术前乳房美容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痊愈后治疗组乳房美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但清消法配合拖线疗法相较于传统清创法能更早地促进创面恢复,使术后患者痊愈时间缩短,能更小程度地减少对乳房的损伤,减少痊愈后乳房疤痕,能够更好地保证乳房外形及美观。
2023年08期 v.25;No.232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4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娟;尚冰;
文章从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现场实践教学3个方面来介绍中医文化概要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在线课程以BOPPPS教学法为主,结合课程思政,加入短小精悍的微课。既符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下的教学要求,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翻转课堂以辽宁省跨校选修课华夏文化五千年和中医文化微课为载体,确定自主学习任务,课上回答问题,并通过角色扮演完成中药剧的演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及中医药文化自信。现场实践教学以中医文化之旅为主,让学生全方位地沉浸在中医文化的氛围中,开展“鱼戏莲叶间,挖藕五千年”的寻宝活动,并制作校园明信片。现场实践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同学们对于中医文化的热爱。此次教学改革形式多样,理论与实践并用,接受与参与并举,文化滋养与课程思政融合,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2023年08期 v.25;No.232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邵延娜;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文化“走出去”构想,中医药是国家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加快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是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一环。文章基于中医药文化海外译介研究和传播现状,结合哈罗德·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中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三个维度,从提升译介主体水平、打造多元传播主体;优化精选译介内容、整合完善传播内容;构建多维译介途径、拓展媒体传播渠道三方面提出实施策略,提高海外受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度,提升海外传播效果。
2023年08期 v.25;No.232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蕴鹏;张乐华;黄静;王英骥;肖宇;刘有昌;
目前物理化学实验主要是线下授课,线上资源利用率低且很少有思政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兴趣点和社会需求,结合思政教学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模块化实验内容,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打造一个有沟通的线上“实验课堂”、有反馈的线下“操作课堂”和有温暖的思政“魅力课堂”。根据药学专业特色设计了过程性评价体系,量化学生学习状态,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全方位考查学生学习效果。该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资源与教师和学生高度的融合,培养了低年级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开创了医药院校物理化学实验全新的教学模式。
2023年08期 v.25;No.232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6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孙成雪;董宝强;
目的 观察恢刺法联合督脉隔姜灸对中风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表面肌电图以及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恢刺经筋结点联合督脉隔姜灸组、单一经筋针刺组,每组各40例,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运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表面肌电技术检测治疗前与治疗后健患侧肌肉的sEMG信号,选择指标为中位频率(MF)与积分肌电值(IEMG)以及血清中TrkB的含量对患者进行量表评定及疗效评价。结果 MAS、FMA、BI、MF、IEMG及TrkB评定结果显示:恢刺法联合督脉隔姜灸组总体的评分优于单一经筋针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恢刺法联合督脉隔姜灸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单一经筋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隔姜灸联合恢刺经筋结点对于改善中风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表面肌电图状态以及TrkB蛋白表达状态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3年08期 v.25;No.232 185-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赵然;卢秉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自身抗体检测手段的广泛运用,其病例数正明显上升。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的互作失衡被认为在PBC发生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研究发现,胆汁酸的合成与代谢受肠道菌群的调控;胆汁酸及其相关受体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进而参与PBC的发展。胆汁酸与肠道菌群互作关系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医学认为PBC病位虽在肝胆,但其发生发展离不开脾的作用。基于中医理论与现代临床研究,发现脾虚肝郁是PBC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文献认为肠道菌群失调与中医脾虚密切相关,胆汁酸代谢异常是肝郁的微观表现,且在PBC病程中,“肠道菌群-胆汁酸互作”关系失衡与中医“脾虚肝郁”相契合。从“肠道菌群-胆汁酸互作”角度探讨PBC脾虚肝郁的生物学内涵,对于研究脾虚肝郁的病机实质及其代表方药对阻止PBC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8期 v.25;No.232 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仲锋锋;孟祥奇;朱宏;农宁;欧炳金;程顺达;
目的 观察过伸复位法联合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不同固定高度下对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6月—2021年12月就诊于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急诊及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胸腰椎压缩骨折52例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根据固定角度不同,分为10°组、15°组、20°组及25°组4组,每组13例,Cobbe角、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ber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功能障碍评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记录并比较各组复位前、复位后、复位后4周、复位后8周、复位后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ratio,AVRA)、Cobbe角、NRS评分、自拟评分及末次ODI评分,探究外固定器不同固定角度对伤椎复位后高度维持效果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以明确既能满足临床治疗效果又可以减少患者固定期间不适感的最佳固定角度。结果 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8个月,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损伤原因、损伤节段及损伤至复位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AVRA、NRS评分、舒适度评分、Cobbe角在复位后、复位后第4周、第8周及第6月与复位前组内对比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VRA在复位前及复位后时间点上,四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在复位前及复位后第6月时间点上,四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比方面:复位后的第4周、8周及6月在椎体前缘高度丢失上,10°组明显多于15°、20°及25°组(P<0.05),复位后的第8周及6月,15°组、20°组及25°组在AVRA上对比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评分方面:在复位后、第4周及第8周时间点上10°与15°组疼痛缓解明显优于20°与25°组(P<0.05)。舒适度评分方面:复位后、第4周及第8周10°与15°组舒适度优于20°与25°组(P<0.05)。末次ODI评分对比,15°与20°组腰椎功能评分要优于10°与25°组(P<0.05)。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采用不同固定高度对压缩椎体的临床治疗结局具有重要影响,在15°~20°的过伸固定高度下,椎体高度维持、疼痛缓解度、固定舒适度、治疗依从性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达到最佳。
2023年08期 v.25;No.232 197-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白晨志;孙凤一;崔家祥;王洪海;
通过查阅文献,从《伤寒论》所用术的种类、用量、主治证候、配伍等方面探究仲景白术应用规律,发现仲景用白术一般常用量为2~3两,针对病机不同也有4两与6铢的特殊用量,多用于补脾止疼痛、健脾利小便、升清止泄利。而在配伍上,与茯苓相伍共奏健脾止痛、利水渗湿之功;与桂枝配伍则可温阳利水、调畅气机;合芍药则能抑木扶土、健脾止痛;与附子相配可益火补土,温脾暖肾。同时,与桂枝、芍药、附子等配伍又可以起到温阳利水调畅气机、抑木扶土温暖脾肾等作用。白术应用广泛,配伍精妙,理圆法活,充分体现出仲景爱用、善用白术,顾护中土的学术思想。通过对白术在《伤寒论》经方应用规律研究,以冀为进一步研究仲景用药特色,深化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2023年08期 v.25;No.232 204-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10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赵梦帆;任晓芳;王伯荣;赵春贤;李柳艺;
子宫脱垂是盆腔器官脱垂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该病在绝经后妇女中的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和预防复发方面有较大优势。杨震教授临证60余载,认为本病病位在筋膜,与肝有密切关系,基于“肝主敷和”“肝主升发”及“肝主筋”的理论认识肝气虚导致子宫脱垂的病机,并根据临床症候特征分为“筋失所养证”“谋虑失司证”“循经见证”三种类型,确立“补肝益气调敷和,助肝升发滋筋膜”的治疗法则,以自拟方补肝颐气汤为主方,根据不同症候类型加减用药,疗效显著。该文从理论渊源、病因病机、分证论治等方面系统阐述杨震教授从肝气虚论治子宫脱垂的学术思想与经验。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2023年08期 v.25;No.232 20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牛林强;吴丽林;袁振仪;
通过查阅本草古籍,对肉苁蓉的产地、基原、功效主治、性味归经和用药禁忌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古籍中肉苁蓉产区以内蒙古及甘肃产区为最佳,品质方面首推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其主治病症主要涉及妇科和内科,主治及功效中的诸多内容均未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应结合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加以开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肉苁蓉性味归经进行了删减,且并未载其用药禁忌。
2023年08期 v.25;No.232 21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下载次数:1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