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博导讲坛

  • 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对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GRP78表达影响及机制探索

    高允海;孟宪萌;李煜;

    目的 研究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大鼠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GRP78表达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6组2批次,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组,中药(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每组6只SD大鼠。造模方式选用高脂饮食喂养14 d后雨蛙肽注射诱导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验证造模成功后,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立普妥、抗生素头孢克肟灌胃、股静脉注入奥曲肽;空白对照组和疾病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首批次大鼠在给药后3 d,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法测定血清淀粉酶(serum amylase,AMY)、血脂肪酶(blood lipase,LPS)的含量,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进行检测,后将大鼠麻醉处死,对大鼠胰腺标本进行采样,运用Western blot检测法对大鼠胰腺组织中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GRP78表达进行测定。给药7 d后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肌酐(creatinine,CREA)、尿素氮(blood usea nitrogen,BUN)、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进行检测,最后应用SPSS 27.0软件将检测结果建立数据库并对计量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给药3 d后: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西药组大鼠AMY、LPS、FFA水平均低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大鼠AMY、LPS、FFA水平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高剂量大鼠AMY、LPS、FFA水平低于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7 d后: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西药组大鼠TG水平均低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大鼠TG水平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高剂量大鼠TG水平低于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GRP78表达量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西药组均低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抑制作用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可以有效降低HLAP大鼠体内AMY、LPS、FFA、TG、GRP78含量,降低脂毒性,从而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降低GRP78的表达。

    2025年07期 v.27;No.25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1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聚焦

  • 益气升降方联合坐式八段锦治疗左心衰竭患者临床观察

    李永新;高立威;王宇;

    目的 探讨益气升降方联合坐式八段锦治疗左心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于医院就诊的左心衰竭患者112例,采取简单化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坐式八段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升降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6 min步行试验,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心肺运动指标(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峰值摄氧量,最大通气量),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及明尼苏达州心衰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明尼苏达州心衰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峰值摄氧量、最大通气量、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升降方联合坐式八段锦治疗左心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2025年07期 v.27;No.255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6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感方对实验小鼠免疫调节及抗H1N1流感病毒作用探究

    王祺;白长川;于雪峰;张宏;甘雨;翟娜;孟硕;

    目的 探讨抗感方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抗H1N1流感病毒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试验(非特异性免疫),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试验(体液免疫),小鼠迟发超敏反应试验(细胞免疫),小鼠免疫因子调控试验,观察抗感方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药物对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死亡的保护实验,观察抗感方抗H1N1流感病毒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有升高的趋势,玉屏风颗粒组(1.95 g/kg)、匹多莫德组(0.21 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OD值都有升高的趋势,其中抗感方高剂量组(27.30 g生药/kg)、匹多莫德组(0.21 g/k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迟发超敏反应有下降的趋势,其中抗感方低剂量组(6.82 g生药/kg)、高剂量组(27.30 g生药/kg)、匹多莫德组(0.21 g/kg)降低明显(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抗感方高剂量组(27.30 g生药/kg)、玉屏风颗粒组(1.95 g/kg)、匹多莫德组(0.21 g/kg)能够促进IL-4分泌(P<0.05或P<0.01),抗感方高剂量组(27.30 g生药/kg)、匹多莫德组(0.21 g/kg)能够促进IFN-γ的分泌(P<0.01、P<0.05),抗感方高剂量组(27.30 g生药/kg)能够抑制TNF-α的分泌(P<0.05)。与模型组比较,抗感方中剂量组(13.65 g生药/kg)、奥司他韦胶囊组(19.50 mg/kg)平均生存日数延长(P<0.05或P<0.01)。结论 抗感方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H1N1流感病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IL-4、IFN-γ分泌,抑制TNF-α的生成有关。

    2025年07期 v.27;No.255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0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药理研究

  • 生骨再造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李佳霖;张文贤;郭成龙;薛旭;王苗苗;

    目的 探讨生骨再造丸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的可能作用靶点,验证生骨再造丸治疗早期S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实验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5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NC组),实验组75只采用脂多糖联合糖皮质激素(GC)肌肉注射建立早期SONFH大鼠模型。从中随机抽取8只大鼠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并取出双侧股骨头标本制作病理切片,证实早期SONFH造模成功,然后进行分组。将剩余的SONFH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激素模型组(Model组)11只,生骨再造丸高剂量组(SGZZ-H组)、生骨再造丸中剂量组(SGZZ-M组)、生骨再造丸低剂量组(SGZZ-L组)各10只,阳性对照组(JGSW组)11只。按照预先的实验设计进行药物灌胃治疗,灌胃期间密切观察并记录各组SD大鼠一般情况的变化,直至给药第8周末治疗结束后2 h,各组大鼠称重、取血,离心后分离血清并在-20℃保存。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大鼠,无菌条件下用手术剪及手术刀取出双侧的股骨头标本,剔除软骨,生理盐水漂洗,滤纸拭干,称重完成后左侧股骨头标本迅速放入液氮中速冻过夜后转移至-80℃冰箱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S-Ca)、血清磷(S-P)、骨钙素(BGP)、降钙素(CT)、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等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含量。结果 (1)大鼠行为学观察:经生骨再造丸灌胃治疗至第8周末,SGZZ-H组、SGZZ-M组、SGZZ-L组与JGSW组较Model组精神状况、活动量、饮食饮水、后肢肌力及跛行状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SGZZ-H组和JGSW组症状改善更加明显,但较NC组未恢复正常。(2)股骨头标本形态学观察:Model组股骨头明显出现皲裂、缺损且血运较差,有骨质疏松、坏死的表现,SGZZ-H组、SGZZ-M组、SGZZ-L组与JGSW组较Model组均有不同程度改观。(3)ELISA试验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ALP、S-Ca、S-P、BGP、CT和TRACP指标水平:Model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ALP、CT和TRACP表达水平相对NC组均明显升高(P<0.001),Model组大鼠血清S-Ca、S-P和BGP表达水平相对NC组均明显下降(P<0.001),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S-Ca、S-P、BGP、ALP、CT和TRACP表达水平相对Model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SGZZ-H组、SGZZ-M组及JGSW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ALP、CT和TRACP表达水平降低最为明显(P<0.01),SGZZ-H组及JGSW组大鼠血清S-Ca、S-P、BGP表达水平升高最为明显(P<0.001)。SGZZ-H组与JGSW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S-Ca、S-P、BGP、ALP、CT和TRAC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该实验证明采用脂多糖联合GC肌肉注射可以成功诱导SD大鼠早期SONFH的发生。(2)生骨再造丸可通过抑制IL-1β、IL-6、TNF-α、ALP、CT和TRACP的表达,促进S-Ca、S-P和BGP的表达,改善骨代谢,防治早期SONFH。

    2025年07期 v.27;No.255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类别安神中药干预失眠症药效比较

    管冬梅;袁潇;刘占国;单元壮;张海林;

    目的 观察养血安神中药首乌藤、化痰宁心中药远志与养心安神中药炒酸枣仁对失眠模型小鼠一般情况、入睡潜伏期、睡眠维持时间、睡眠相关神经递质、激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药物安神作用强弱和作用特点,并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PCPA构建失眠模型小鼠,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药组、炒酸枣仁(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制远志水(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首乌藤(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组灌胃艾司唑仑混悬液,各中药组分别灌胃相应水煎剂,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积蒸馏水,各组小鼠灌胃容积均为20 mL/kg,连续灌胃7 d。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入睡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脑组织神经递质及激素含量水平(5-HT、GABA、Glu、NE、MT、CRH),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lock及BMAL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易激惹、精神萎靡、皮毛枯槁蓬乱,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入睡潜伏期显著延长、睡眠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脑组织5-HT和GABA含量水平降低(P<0.05),Glu和CRH含量水平升高(P<0.05),Clock、BMAL1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除远志高剂量组、首乌藤低剂量组外,炒酸枣仁高剂量组、炒酸枣仁低剂量组、首乌藤高剂量组、制远志低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均显著增加(P<0.05);各给药组均能显著缩短小鼠入睡潜伏期(P<0.05),其中炒酸枣仁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炒酸枣仁高剂量组、制远志低剂量组、首乌藤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睡眠持续时间(P<0.05),其中制远志组最为明显;首乌藤高剂量组、首乌藤低剂量组、酸枣仁高剂量组、酸枣仁低剂量组小鼠5-HT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酸枣仁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GABA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制远志高剂量组、制远志低剂量组、炒酸枣仁高剂量组、首乌藤低剂量组小鼠脑组织Glu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首乌藤低剂量组、炒酸枣仁高剂量组、首乌藤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MT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首乌藤低剂量组、首乌藤高剂量组、炒酸枣仁高剂量组、炒酸枣仁低剂量组小鼠脑组织CRH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阳性药组显著增加BMAL1蛋白表达(P<0.05),制远志低剂量组明显增加Clock蛋白表达(P<0.05)。同种中药高低剂量组比较,炒酸枣仁高剂量组对缩短小鼠入睡潜伏时间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制远志低剂量组较高剂量组更能显著延长小鼠睡眠持续时间(P<0.05);各中药组小鼠5-HT、GABA、Glu、NE和MT含量以及Clock、BMAL1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炒酸枣仁、制远志及首乌藤均有改善失眠的作用,其中高剂量炒酸枣仁在促进入睡时间方面疗效突出,制远志在维持睡眠时间方面有良好作用,炒酸枣仁、制远志、首乌藤均具有显著的助眠作用,大剂量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并无明显不良反应;低剂量制远志在延长睡眠持续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具有一定改善睡眠节律紊乱的作用,但大剂量应用并不能增加疗效,并具有明显不良反应。安神中药可能通过促进小鼠神经递质5-HT、GABA、MT合成和分泌,抑制CRH和Glu能神经系统而发挥助眠作用。

    2025年07期 v.27;No.255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基金项目纵览

  • 基于“神气舍心”探讨越鞠丸对慢性应激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状态下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

    张颖;王华文;于游;张欢;段盈竹;郭鹤;梁健;左欣蕾;于睿;

    心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人群死亡的首要病因,近年来其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心肌损伤。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下,对CVD的治疗不仅局限于西医常规药物和介入治疗等,更需要身心同治,深入开展中医药防治CVD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研究以“气机—线粒体动力学”为基础阐释“神气舍心”理论,将传统中医概念与现代生物学机制相结合,揭示七情致病、气机逆乱的病理本质之一是线粒体非稳态负荷(allostatic,MAL)造成的细胞损伤,为越鞠丸“调畅气机,御神宁心”治疗“双心疾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慢性应激加重AS状态下心肌损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2025年07期 v.27;No.255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积雪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古宝浚;史俊豪;刘晓芳;丘琴;甄汉深;莫惠晴;李鹏飞;覃春萍;

    积雪草作为我国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等功效。积雪草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包括三萜类、多炔烯类、挥发油、黄酮类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抑郁等药理作用。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概念,对积雪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总结的基础上,从化学成分生源途径、药性、功效、化学成分可测性、网络药理学对积雪草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积雪草苷、积雪草酸、羟基积雪草苷、羟基积雪草酸、芦丁、山柰酚、绿原酸、新绿原酸、异绿原酸A、积雪草苷B、槲皮素、积雪草皂苷A等成分作为积雪草质量标志物备选化合物,为明确积雪草Q-marker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7期 v.27;No.255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下载次数:1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血管内皮功能探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虚气留滞”病机的科学内涵

    黄克;左可可;顾宁;

    血管内皮是外周组织与血液循环之间的一层选择性的半透膜,不仅能调控血管内外物质交换,还能分泌多种活性物质,以调节血管张力、维持正常血运,对心脏内稳态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损伤微循环灌注,加重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的关键病理机制。“虚气留滞”为CMD的核心病机,“虚气”指心、脾、肾脏气虚损,为发病之本;“留滞”指因虚生气滞、痰瘀,痹阻心络,为发病之标。若血管内皮屏障受损、舒缩失衡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过度收缩,与“虚气”引起的防御固摄、协调脉络功能失调相似;血管内皮凝血-纤溶功能失衡可导致微血栓生成增加,则与“虚气”引起的推动血运功能失常、实邪“留滞”相似,进而影响微血管结构与功能,引发CMD。文章探讨“虚气留滞”理论与CMD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以阐述CMD“虚气留滞”病机的科学内涵,并以补虚通滞为治则介绍了中医药靶向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干预CMD的相关进展,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MD提供理论依据与临床用药参考。

    2025年07期 v.27;No.255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干预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研究进展

    张玉;李强;

    2023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中国下肢动脉疾病(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患病人数约为4530万,相比于2015年约增加2530万,随着LEAD患者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通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进行介入治疗。这种微创手术通过扩张血管来改善血流,但术后可能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这是一种影响PTA术后长期获益和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中药因其多靶点作用和较少的不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ISR的发生及病情进展。文章旨在归纳总结传统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预防ISR方面的作用机制。中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干预ISR的发生与发展。例如,中药可以抑制血管内膜病理性增厚、减少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抗新生血栓以及发挥抗炎作用。此外,中药还可以调控血糖和血脂水平,稳定血压。通过探讨中药对ISR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从而改善PTA患者的预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2025年07期 v.27;No.255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补肾活血法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鎏;韩杰;彭清林;吴亚超;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是由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补肾活血法治疗SANFH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补肾活血法治疗SANFH信号通路涉及RANKL/RANK/OPG、PI3K/AKT、Wnt/β-catenin、APN-AMPK、IGF-1、Hedgehog等。作用机制与促进血管生成、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脂肪代谢、改善凝血功能、调节自噬与凋亡等方面有关,文章总结近年来补肾活血法治疗SANFH的文献,对治疗信号靶点及机制进行总结,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27;No.255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0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补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液学反应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

    张耀尹;何嘉琪;蒋佩珍;梁嘉禾;王文儒;丁宇斌;王金环;徐瑞荣;邸海侠;万姜维;刘奇峰;王海霞;孙岸弢;唐旭东;

    目的 探讨补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血象升高患者的免疫学特征,以及免疫学指标对血象升高的预测作用,以期为制定治疗方案,疗效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9月—2021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19个分中心接受补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6个月的69例AA患者,按治疗6个月时血象恢复程度(包括血红蛋白浓度HG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血象较基线值增长<50%,另一组较基线值增长≥50%,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免疫学特征。结果 (1)与HGB上升<50%组比较,HGB上升≥50%组治疗前Th2<15%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2)与WBC上升<50%组比较,WBC上升≥50%组治疗前CD_3~+CD_(19)~-更高,CD_3~+CD_(19)~-≥78%,CD_3~+CD8+≥41%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D_3~+CD8+≥41%是WBC升高≥50%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与PLT上升<50%组比较,PLT上升≥50%组治疗前GATA3更低,CD_3~+CD_(19)~-≥75%、CD_3~+CD25+≥7%、GATA3<40%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D_3~+CD_(19)~-≥75%、CD_3~+CD25+≥7%、GATA3<40%均是PLT升高≥50%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与ANC上升<50%组比较,ANC上升≥50%组治疗前CD_3~+CD_(19)~-更低,CD_3~+CD_(19)~-≥76%,T-bet<100%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D_3~+CD_(19)~-≥76%是ANC升高≥50%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治疗前Th2<15%似可作为补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后HGB明显增长的预测指标;(2)治疗前CD_3~+CD8+≥41%似可作为治疗后WBC明显增长的预测指标;(3)治疗前CD_3~+CD_(19)~-≥75%、CD_3~+CD25+≥7%且GATA3<40%似可作为治疗后PLT明显增长的预测指标;(4)治疗前CD_3~+CD_(19)~-≥76%似可作为治疗后ANC明显增长的预测指标。

    2025年07期 v.27;No.255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作用机制最新研究进展

    张能晋;邢作英;董政委;邱伯雍;王永霞;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称之为“胸痹心痛”,其治疗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大挑战。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上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重负。在规范西药治疗的同时,开发安全有效的中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传统中医药通脉养心丸,因其益气养阴、通脉止痛效果,在治疗心绞痛中疗效显著,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症状,还能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预防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其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文章综述了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活性成分、临床应用现状、作用机制等研究进展,为通脉养心丸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展现通脉养心丸在现代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2025年07期 v.27;No.255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柴胡皂苷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苏丹;卢婧芬;刘昱辛;谢雪姣;

    柴胡是我国传统中药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柴胡皂苷(SS)是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柴胡皂苷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细胞凋亡作用、抗肿瘤功能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种类繁多,已发现超过80多种,包括全身性的,也包括局部性或器官特异性的,对患者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如今,自身免疫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长,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这些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它们也有着共同的病理特征,包括免疫系统的异常及慢性炎症。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的方法来减缓或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以其独特的优点在防治这些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尤其是柴胡皂苷。在这篇综述中,主要讨论柴胡皂苷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生物学功能,并重点介绍它们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例如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溃疡性结肠炎(UC)。

    2025年07期 v.27;No.255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6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阳复法在缺血性中风病兼症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刘金瑛;岳利峰;马培;胡天时;张一新;李志更;刘树权;蔡昕;

    中风后的兼症迁延难愈,临床表现各异,病机复杂。文章提出基于中风后兼症的病因病机,辨明主次、兼夹及复合关系,采用复法组方治疗中风兼症。首先针对中风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呈现阳气亏虚的特点,以温阳治法贯穿治疗始终。其次辨析不同兼症,随其兼症所在部位的不同病机特点,灵活遣方用药。不同的复合治法治疗不同中风病兼症:温阳酸收,以引火汤加味治失眠;温阳活血化痰,以右归丸加味治痴呆;温阳化气固涩,以肾气丸治遗尿;温阳活血,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肢体痉挛;温阳健脾,以四神丸加味治泄泻;温阳益气,以黄芪建中汤加味治虚劳。采用复合立法、组方配药,相互为用,切中病机,增强疗效,旨在进一步拓宽中风后兼症等疑难杂证的组方治疗思路。

    2025年07期 v.27;No.255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级别医院青年医师循证医学应用现状调查

    牛占岳;郭锐;李星;徐英英;潘维伟;刘爱华;

    目的 评估不同级别医院青年医师的循证医学应用现状。方法 以延安市中医医院(A组)和延安大学附属医院(B组)的青年医师(≤40岁)为研究对象,调查循证医学培训及应用情况。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43份。两组青年医师循证医学培训(χ2检验,P=0.055)和主动阅读文献(χ2检验,P=0.56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乏对数据库的了解是影响文献阅读的最主要因素。B组更少应用网络资源(χ2检验,P=0.042),更多应用循证医学数据库(χ2检验,P=0.004)。两组应用临床指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225),影响应用的最主要因素是不确定能否独立正确应用指南。结论 三甲医院青年医师对循证医学数据库的使用具有优势,不同级别医院的循证医学培训和应用均有待加强。

    2025年07期 v.27;No.255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典名方栀子大黄汤的文献考证及临床应用分析

    高乐乐;梁绿圆;曹佳蕾;魏炳琦;李维笑;吕星航;唐箐;李懿涵;党伟利;马丙祥;

    栀子大黄汤出自《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所创治疗酒黄疸的传世经方,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汉族医药》。该研究通过系统整理古籍与现代文献,对经典名方栀子大黄汤的源流与组成、药物基原与炮制、剂量、制法和用法、传统功能主治、现代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等关键信息进行考证。共收集栀子大黄汤相关古籍数据52条和现代临床研究8篇。考证显示,历代医家基本沿袭《金匮要略》栀子大黄汤之原貌,药物基原、剂量基本稳定。依据考证结果,建议该方药物为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 jasminoides的干燥成熟果实,生品使用15.4 g,枳实选用芸香科柑橘属酸橙C. aurantium的干燥幼果,规格选用麸炒枳,使用69 g,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 palmatum、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的干燥根和根茎,生品使用13.8 g,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G. max(L.)Merr.的干燥成熟种子(黑豆)的发酵加工品,生品用120 g,其中淡豆豉炮制方法建议辅料选用温性辅料,如紫苏叶、麻黄等。煎服法为加水1200 mL,放入栀子、大黄、枳实,淡豆豉干净纱布包好再入,煎取400 mL,每日分3次温服,不拘时。传统功能主治显示栀子大黄汤善治“酒疸”,亦可治疗重症黄疸,也多用来治疗宿食内积、谷疸腹痛、便秘及伤寒食复。现代临床多用其治疗黄疸等消化系统疾病,对冠心病、口腔溃疡等疾病亦有良好疗效。现代临床报道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治疗酒疸时不可久服之,且孕妇、月经期、哺乳期及胃肠道疾病患者当慎用。厘清栀子大黄汤的发展脉络以及考证其关键信息,以为临床药剂研发提供借鉴。

    2025年07期 v.27;No.255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菊花化学成分及其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杨尚冰;卢健棋;董礼;肖湘;毛美玲;庞延;陈佳永;张蕴力;陆微;陈丽丹;张艺博;范春梅;

    菊花具有散风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应用十分广泛。现代研究发现其成分主要有黄酮类、挥发油类、苯丙素类、萜类、氨基酸、糖类、微量元素等,其中包含芹菜素-7-O-β-D-芸香苷、橙皮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等新发现的成分。在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发现:菊花可下调小鼠Notch1信号通路及心肌肥厚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心肌肥厚;抑制ACE、Ang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起到降压作用;调节脂代谢相关的酶、抑制脂质生物合成与吸收、抑制脂质的氧化以及改善肠道菌群等途径降脂;抑制过氧化损伤从而抗心肌缺血,抑制AA通路等抗血小板聚集;提高缺氧耐受因子HIF-1的表达以增强抗缺氧能力;降低心肌收缩力、心率。文章对菊花的化学成分及其在治疗高血压病、心衰、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预防保健功能进行总结,为菊花的临床应用及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2025年07期 v.27;No.255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1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口切旷法结合激光消融闭合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王泽惠;陈天;刘肃志;杨巍;

    目的 通过比较对口切旷法结合激光消融闭合术和传统切开挂线术,探究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中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肛门括约肌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寻找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更加微创、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式。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9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按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试验组治疗采用对口切旷法结合激光消融闭合术,对照组治疗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随访时间为6个月,主要疗效指标为创面愈合时间,次要疗效指标为术后肛门局部症状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肛门直肠测压等,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结果 (1)愈合时间:试验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为[48.5(43.0,53.0)]d,对照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为[53.0(50.0,56.5)]d(P<0.05)。(2)术后肛门局部症状评价:试验组在术后第2天、3天、1周及3个月时试验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术后第2天、3天、1周、2周及4周时出血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术后第2天时创面渗液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术后第2天、3天、1周、2周及4周时肛门坠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评价:试验组在术后第1、2、4周、3个月及6个月时Wexner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肛管静息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口切旷法结合激光消融闭合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能缩短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术后肛门局部并发症程度,有效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

    2025年07期 v.27;No.255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典名方枳实芍药散的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

    陈鑫源;唐梅文;林才志;吴成挺;熊常州;王婷;崔引航;谢家诚;

    枳实芍药散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篇》,2023年被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本研究遵循《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枳实芍药散的方名源流、配伍组成、药物的基原、炮制、剂量、服法、功效主治等关键信息及研究趋势进行考证分析。依据纳排标准共收入有效数据35条,古籍35本。研究发现枳实芍药散古今配伍组成、药物剂量、服法基本沿用原方。枳实芍药散中药物基原清晰,经考证建议枳实使用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的干燥幼果,炮制规格为麸炒;芍药使用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建议使用生品;古方中推荐服药剂量为方寸匕,即枳实、芍药各2.5 g,每日服用3次,以小麦粥送服。枳实芍药散在古籍中主要用于妇人产后身痛烦满不得卧,现代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目前市场上未见规范化枳实芍药散制剂,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2025年07期 v.27;No.255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1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干预肠道菌群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巩梦垚;雷正权;金霞霞;高桃;常凯乐;郝懿德;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患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和痛苦来源,发病率高,起病隐蔽,容易被忽视,会严重降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阻碍卒中后康复进程,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产生重大影响。目前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人体肠道微生物(gut microbiota,GM)存在密切联系。现有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GM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炎症反应、神经递质传导、迷走神经、脂质代谢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方面影响PSD。文章重点通过中药单体柴胡、远志、葛根、肉苁蓉、五味子及中药复方舒肝解郁胶囊、逍遥散、开心散、越鞠丸、栀子豉汤、养心解郁汤、舒肝和胃煎剂,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HPA轴,增加脑内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的分泌几个方面,揭示中药及中药复方影响GM从而参与抑郁症的多层次靶向治疗,希望可以为中医药防治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2025年07期 v.27;No.255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6K]
    [下载次数:8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任静;宾宜潇;解王格;张海;

    中医药在肿瘤预防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改善和控制临床症状、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降低放化疗的毒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生活质量以及有效延长生存时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使其成为肿瘤预防和治疗的关键策略。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是从中药黄芪中提取的一类生物活性多糖,因其多样的药理活性和医学应用潜力而备受关注。它不仅在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而且近年来的研究还揭示了APS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此外,APS能提高肿瘤对抗瘤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虽然APS在抗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但APS的抗肿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疗效需要更多的体内验证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本文就APS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7期 v.27;No.255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3K]
    [下载次数:1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形神一体观下“情志郁病”病机特点

    罗少涵;岳广欣;

    中医整体观念下的“形神一体”观,以脏腑为基础,将人体精神情志细分为“五神、五志、七情”3个不同维度。机体不同情志表达依赖各自相配属脏腑的气机运转而得以产生与变化,异常情绪与脏腑气机失常紧密关联。文章依靠形神一体观,从不同维度分析机体情志内涵,探讨精神情志和脏腑气机以及郁与病之间的内含关联。“情志郁病”理论,突破传统“郁病”和“郁证”的理论界限与单纯性“抑郁”,重视机体情志病因,其内涵包括机体广泛性不良情绪引起内在气机运转失常导致气机郁滞,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生理功能,出现情志与躯体双重性疾病。以脏腑为基础对其病机进行分类,明确病机核心与治疗重点,通过探究情志与疾病的关系,辨别不同脏腑情志异常而导致的躯体病变表现特点,突破狭义肝郁、抑郁的范畴,为临床治疗以异常情绪为主,气机不畅为核心,并伴发其他病理症状的精神与躯体双重性疾病提供借鉴。

    2025年07期 v.27;No.255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艾灸背俞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关联规则分析

    刘一铭;何水恩;陈汉华;

    目的 观察并分析艾灸背俞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疗效及关联规则。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神经性尿频患儿100例,年龄3~1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神经性尿频患儿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艾灸背俞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2周,对照组给予谷维素片治疗两周。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评估艾灸背俞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效果。对单次排尿量、单日排尿次数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尿频程度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检验。采用Aprior模块分析艾灸背俞穴联合中药内服与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1)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不同时点的中医证候积分、自主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治疗3 d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7 d、14 d、末次随访时的中医证候积分、自主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7 d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14 d、末次随访时的中医证候积分、自主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7 d、14 d、末次随访时的中医证候积分、自主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4 d、末次随访时的中医证候积分、自主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7 d时的评分(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7 d、14 d、末次随访时的中医证候积分、自主神经功能评分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艾灸背俞穴联合中药内服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DID=-1.09,P<0.001)、自主神经功能评分(DID=-2.12,P<0.001)均较谷维素片有较大的改善。DID全模型结果显示,艾灸背俞穴联合中药内服对中医证候总积分(β=-1.087,P<0.001)和自主神经功能评分(β=-2.123,P<0.001)的改善明显优于谷维素片。(3)两组治疗后,单次排尿量、单日排尿次数在组内效应分析(时间因素)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在14 d和末次随访时,在单次排尿量、单日排尿次数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主效应分析),随时间延长有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趋势(组间×时间交互作用)(P<0.05);广义估计方程检验分析表明,观察组较对照组亦能显著改善患儿的尿频程度(P<0.05)。(4)观察组内服中药使用频率高于70.00%的中药分别为益智仁、山药、黄芪、桑螵蛸、乌药、白术、金樱子、菟丝子、肉桂、甘草。关联分析中,前项设定为艾灸背俞穴+中药,后项为尿频评估指标,Aprior模块分析结果显示,最小支持度为24.25%,最小置信度为89.20%,最小提升度为1.32%。(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1例(2.00%),对照组复发8例(16.00%),两组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神经性尿频患儿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P=0.014)。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艾灸背俞穴联合中药内服可以显著改善神经性尿频患儿的自主神经功能、中医证候、排尿功能等多个方面,从而缓解尿频症状,治疗效果良好,复发率低且无不良反应。

    2025年07期 v.27;No.255 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表观遗传因子miRNA探讨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机制

    姚欣卉;赵永厚;柴剑波;于明;曲秀杰;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病因复杂的综合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提早发现并干预疾病的发展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而精神分裂症具有复杂的遗传性,表观遗传过程因其不改变基因序列就可以调控基因表达,在精神分裂症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表观遗传因子与环境相互作用强调人体—环境—精神的生物信息传递方式,和中医防治神志疾病的天人合一,未病先防的独到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通过预测疾病靶标并对其进行预防性施治,以达到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消除潜在病因病机目的。文章从精神分裂症表观遗传因子miRNA在多巴胺、谷氨酸、5-羟色胺和BDNF系统中作用理论入手,探讨中药方剂和中药有效成分调节miRNA预防治疗疾病原理,论述了精神分裂症表观遗传因子与传统中医理论之间的关联,为中医药临床靶向防治精神分裂症提供了参考。

    2025年07期 v.27;No.255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扶阳思想指导下升阳汤治疗肌无力思路与方法

    娄雨晴;曾静;宋添力;李海霞;

    肌无力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一般病情严重、病程长且难治,各种年龄段均可发生,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沉重负担。肌无力在中医学中属于痿证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肌无力的发生原因有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受损和肝肾亏损,诸原因均与阳气的生成或运行失常有关。扶阳思想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成果,强调阳气对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导作用。在痿证治疗中,扶阳思想尤为重要,因阳气亏虚往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终致肢体痿软无力。通过扶助阳气,既可温煦气血,又能激发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对痿证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体现了中医“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的深刻内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扶阳思想指导下的治疗法则对于肌无力的早期治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升阳汤是扶阳医家李海霞教授在扶阳思想指导下从经典名方大阳旦汤和小阳旦汤化裁而来,具有补阳气、温经脉、升清阳之效,对于阳气虚衰导致的各种疾病效果显著。文章基于中医扶阳思想的核心理论,深入探讨了升阳汤治疗肌无力的临床应用思路与治疗方法,丰富了中医治疗肌无力的方法学,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025年07期 v.27;No.255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维持神经血管单元稳态研究进展

    张露;张金生;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是大脑的基本功能单位,由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细胞构成。这些组成部分通过紧密的相互作用维持NVU的稳态,确保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然而,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细胞焦亡等可破坏NVU的稳态,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在调节这些病理过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该信号通路通过调控细胞存活、增殖及代谢,对维持NVU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中药以其多靶点和整体调节的特性,引起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可能通过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MSC-Exo)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减轻氧化应激,保护血脑屏障功能,降低细胞凋亡等,从而有助于NVU的稳态的维持。文章综述了NVU稳态的生理基础及其失衡的病理机制,探讨了PI3K/AKT信号通路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系统地梳理了近3年来中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维护NVU稳态的研究,论述了中药通过调控间充质干细胞介导PI3K/AKT以维持NVU稳态,旨在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2025年07期 v.27;No.255 146-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

    赵夜雨;马铁明;于静;许诺;岳月;齐庆;刘岩岩;姚家树;郑建南;王霖;李佳凌;魏书博;

    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不同针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自2012年8月—2022年9月国内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及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针灸治疗RA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Stata16.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针刺8篇,艾灸6篇,针刺+艾灸3篇。针刺、艾灸、针刺+艾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DAS28方面均优于单独常规西药治疗(P<0.05),且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成为最优治疗方法的可能性大[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曲线下面积(SUCRA)=0.713,P<0.05;DAS28曲线下面积(SUCRA)=0.979,P<0.05]。结论 针刺治疗、艾灸、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分别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相较于单独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降低DAS28评分,但文章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文献较少,针灸疗法较为单一,还需更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结果加以验证。

    2025年07期 v.27;No.255 154-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3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肾病机制及异病同治探析

    文晓晨;修静;刘子英;杨芳;宫成军;马晓燕;

    目的 探析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共同致病机制和靶点,预测异病同治中药。方法 在疾病数据库(GeneCards、OMIM、DrugBank、DisGNET、TTD)中筛选DOP和DKD疾病基因,相互映射得到共同疾病靶点;应用STRING网站和Cytoscape软件构建PPI互作网络,拓扑分析后获取核心靶点;应用R 4.4.0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预测具有防治作用的中药;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疾病靶点调控网络;应用AutoDock和Py 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分析。结果 该研究获得DOP和DKD共同靶点1053个,其中核心靶点36个。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DOP和DKD的共同致病机制涉及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反应、免疫炎症反应、自噬和肠道菌群失调等,主要由HIF-1、MAPK、AGE-RAGE、JAK/STAT等信号通路介导。枸杞子、黄芩、黄蜀葵花、姜黄、丹参、黄精、当归和人参是DOP和DKD的异病同治中药。分子对接提示中药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豆固醇、黄芩素、山柰酚与疾病共同核心靶点SRC、EGFR、AKT1、INS、IL-6等均能稳定结合,验证了药效物质基础。结论 该研究从基因层面上深入探究了DOP和DKD的潜在共同致病机制,初步预测出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为DOP和DKD异病同治中药开发提供靶标及研究思路。

    2025年07期 v.27;No.255 162-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1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情志相关性失眠的疗效临床研究

    屈腾箫;吴其标;过伟峰;

    目的 采用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治疗情志相关性失眠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 通过选择热郁少阳型情志相关性失眠患者171例,并根据他们的用药意向将其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并与患者意愿相结合,予以相应的西药治疗,而治疗组则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治疗,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12周。评估了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治疗前后PSQI、HAMD-24、HAMA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0%、愈显率为56.0%,而对照组的相应比率分别为90.0%、36.0%,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治疗组的PSQI、HAMD、HAMA评分较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在治疗组中,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0%,愈显率为30.0%;而对照组的相应数据为84.0%和14.0%(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在改善心烦、紧张、寒热不调、胸满闷、纳差等躯体症状方面,治疗组表现得比对照组更为出色(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治疗情志相关性失眠方面具有明确的疗效,并能有效减轻抑郁和焦虑的程度,同时也可以改善热郁少阳证候,其用药安全性高。

    2025年07期 v.27;No.255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气滞证及亚型证辨证决策网络模型

    张君宇;方格;陈家旭;周旋;胡志希;

    目的 建立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气滞证及其亚型证候辨证决策网络模型。方法 基于中医证候临床诊断量表—气滞证及其亚型证标准,纳入498例符合气滞证候患者,采用annaconda 3.8.8软件进行气滞证辨证模型的构建,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BP神经网络(BP-NNs)以及XGBoost算法进行建模,并优化相关参数。评价指标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平均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值、运行速率,综合评价模型优劣,择优构建模型。结果 XGBoost算法的平均准确率及ROC曲线下面积分数最高,分别为74.3%、0.94;随机森林算法的平均准确率及ROC曲线下面积为74%、0.93;BP神经网络平均准确率及ROC曲线下面积为70.9%、0.92;支持向量机平均准确率及ROC曲线下面积为71.4%、0.92。结论 通过XGBoost算法构建气滞证辨证决策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及证型辨别能力,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在中医传统证型的决策诊断模型构建具有方法学上的可行性。

    2025年07期 v.27;No.255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4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卒中后抑郁与中西医多模态特征融合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钟霞;赵天恩;吕世盟;张光恒;赵琳琳;滕晶;焦华琛;李晶;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融合中西医多模态特征,构建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7例,分为PSD组和非PSD组。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查指标、量表评估及中医五神要素等信息。按7∶3比例将数据集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运用Logistic及LASSO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确定核心预测因子。采用XGBoost、Logistic、LightGBM、AdaBoost、GNB、MLP和SVM 7种机器学习算法对PSD风险预测进行统计建模。采用十折交叉验证,以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和F1分数为模型预测精度衡量指标。采用SHAP算法解释黑匣子模型,评估预测性能和校准程度。结果 性别、活动能力、NIHSS评分、PSQI评分、认知障碍、RDW、额叶和基底节病灶、神强、神弱、魂弱和魄弱是PSD的核心预测因子。XGBoost算法建模的AUC、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F1分数分别为0.993、0.963、0.963、0.965、0.944,均高于其他算法。结论 基于性别、活动能力、NIHSS、PSQI、认知障碍、RDW、额叶和基底节病灶、神强、神弱、魂弱和魄弱构建的XGBoost模型预测性能最佳,可为临床PSD人群风险评估及诊治决策提供客观化依据。

    2025年07期 v.27;No.255 18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0K]
    [下载次数: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述评

    黄潭潭;李泽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目前西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不良反应、停药复发等弊端。中药治疗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类弊端。痰热清具有清热、解毒、化痰的功效,是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的代表药物之一。临床研究显示,痰热清不仅能有效地改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指标,还能降低患者炎症因子的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小。相关基础研究表明,痰热清治疗慢阻肺涉及多个方面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这些作用机制的发现,为痰热清在慢阻肺的治疗中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系统地梳理了近10年痰热清在慢阻肺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包括临床指南、共识、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文章指出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并给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相关建议,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7期 v.27;No.255 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肺脑相系”理论探讨从肺辨治帕金森病思路

    杜睿博;马琳;杨禾财;刘征;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病及致残率较高。西医治疗易增加并发症风险,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缓解有限,且无法有效阻止疾病进展。中医学方法治疗帕金森病具有一定优势,而现有中医药治疗方法大多从肝脾肾论治,少有从肺辨治帕金森病的相关论述。肺与脑在经脉上互相联络、肺气上散气血濡养脑神,并助脑之浊气自魄门而出。在帕金森的治疗中使用调整肺及其相关脏腑官窍的中医药方法,对于延缓帕金森病发展与改善非运动症状都有一定疗效。文章以“肺主气”“肺开窍于鼻、鼻通于脑”“肺与大肠相表里”等中医理论以及关于肺脑轴、肠道菌群等现代研究为切入点,基于“肺脑相系”理论,论证中医药方法从肺论治帕金森病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提出帕金森病治疗以补肺宁神止颤为主、温肺固表通窍为妙、肃肺同调五脏为要的新思路,以期完善帕金森病的因机治要体系。

    2025年07期 v.27;No.255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8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减益气祛邪苍耳子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肺气虚寒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观察

    冀燕银;李宇;戴伟利;韩淑丽;谢佳宏;张亚芳;张艳娟;

    目的 探究加减益气祛邪苍耳子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肺气虚寒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患者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10月收治的肺气虚寒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从接受益气祛邪苍耳子汤治疗的临床资料中抽取42例纳入中药组,从接受穴位埋线治疗的临床资料中抽取42例纳入埋线组,从接受益气祛邪苍耳子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的临床资料抽取42例纳入联合组。比较治疗8周后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3组患者鼻部症状体征评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评分(TNNSS)差异;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3组患者生活质量[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差异;随访60 d后,比较3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药组和埋线组(P<0.05),中药组和埋线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TNSS、TNN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中药组和埋线组(P<0.05);治疗4、8周后,3组患者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同期中药组和埋线组(P<0.05);随访60 d后,联合组复发率显著低于中药组及埋线组(P<0.05)。结论 加减益气祛邪苍耳子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能有效减轻肺气虚寒型SAR患者的相关症状,改善鼻腔生理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且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复发率较低,为进一步完善SAR的治疗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27;No.255 2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香砂六君子汤合小柴胡汤加减对急性胃炎患者炎症因子和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陈立梅;顾婷婷;黄绪尧;曲效磊;

    目的 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胃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急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胶囊和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香砂六君子汤合小柴胡汤加减,疗程1周。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胃脘痛、饱胀、恶心呕吐、嗳气、食欲减退)评分及肝郁脾虚证积分,记录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或恢复正常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检测治疗前后胃泌素(GAS)、胃动素(MOT)、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等胃肠激素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PCT和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3%,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及肝郁脾虚证积分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表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T、NPY升高(P<0.05),GAS、5-HT和炎症因子(IL-6、TNF-α、PCT和CRP)降低(P<0.05),且均以观察组为显著(P<0.05)。结论 香砂六君子汤合小柴胡汤加减内服治疗急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患者,可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肠道动力,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胃肠炎性损伤,维护正常的胃肠功能,从而能减轻临床症状,促进主要症状的消失,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2025年07期 v.27;No.255 20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调控神经炎症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研究进展

    范佩娟;侯唯一;杜松;王夏;刘燕妮;闫咏梅;

    帕金森病抑郁(DPD)是帕金森病(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其病理生理机制虽已被广泛研究,但目前仍未明确,一般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炎症作为其重要的发病机制已被广泛认可,一方面,小胶质细胞(MG)极化状态调控着神经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另一方面,自噬、凋亡、氧化应激等过程也影响着神经炎症的走向趋势。因此,可通过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表型,减轻自噬、凋亡、氧化应激反应,减少促炎因子释放,诱导抗炎反应,寻找DPD治疗策略。PI3K/Akt、NLRP3/ASC/Caspase-1、BDNF/TrkB/CREB等信号通路可通过上述机制,影响神经炎症,从而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及海马神经元损害,减少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以此缓解帕金森病抑郁症状。文章重点阐述帕金森病抑郁的神经炎症发病机制以及调控神经炎症的潜在信号通路及作用靶点,旨在进一步归纳和研究有成果,为将来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提供思路和依据。

    2025年07期 v.27;No.255 210-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百会、四神聪穴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周紫琳;李嘉玉;李京谕;赵琦;杜宇征;

    卒中后失眠(PSI)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大约37%~59%的中风患者经历失眠,严重者与中风死亡率直接相关。然而PSI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尚无统一标准。近年来针刺治疗PSI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团队研究发现百会、四神聪作为临床中常用的穴组治疗PSI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其相关机制研究缺乏系统性总结。文章通过回顾近年来百会、四神聪治疗PSI的相关文献,将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分类整理与阐述,发现百会、四神聪可通过改善神经递质水平、抑制免疫因子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减少氧化应激、促进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促进脑源性营养因子表达以及调控脑功能区等来治疗PSI。尽管目前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证据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基于现有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文章对研究不足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未来的实验研究开拓思路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025年07期 v.27;No.255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