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博导讲坛

  • 张锡纯应用经方配伍阿司匹林经验

    李成文;申旭辉;

    张锡纯认为阿司匹林性寒,善入少阳,最善解表发汗、散风除热,并具透疹功效。临证常与经方麻黄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越婢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硝石矾石散合用治疗伤寒、感冒、温病、水肿、黄疸等疾病,取得良好效果。开创了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新局面,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9年07期 v.21;No.18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柴胡-白芍配伍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李冀;李想;高彦宇;曹明明;

    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经验和实验结果,探析柴胡-白芍配伍临床应用以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随着近几年对柴芍药对的应用研究发现,柴胡-白芍配伍可治疗精神、妇科、内科等临床常见疾病,并且实验研究表明,柴胡-白芍配伍具有抗惊厥、解毒抗炎、保肝等药理作用。柴芍药对配伍在临床应用广泛,对以后药理学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

    2019年07期 v.21;No.183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2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4 ] |[阅读次数:2 ]

论著聚焦

  • 论调神健脾针灸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理论基础

    粟漩;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病,作者通过临床总结发现,调神健脾针灸法治疗该病疗效独特。该疗法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重视"神"的主导地位,主张形神同治,重在调神,同时兼顾养护脾胃。该文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中西医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中医形神一体观、治病求本、健脾扶正以养生防病等方面分析了调神健脾针灸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作用机理。临床表明,此疗法可以从根本上促进腰痛康复,改善体质,协助提高腰椎的核心稳定性,减少腰痛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2019年07期 v.21;No.183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膏摩法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薛明新;吕建军;陈莹;周帅;宋石龙;

    目的:通过观察羌活桂枝膏膏摩对膝骨关节炎(KOA)兔血液中NO、IL-1、LTB4、CTX-Ⅱ含量影响和滑膜切片HE病理组织学变化情况,探讨膏摩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研制新型推拿按摩霜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清洁级SD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推拿组、药膏外敷组及膏摩组5组,每组8只。采用现配的2%木瓜蛋白酶水溶液膝关节腔内注射法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单纯在兔右后肢膝关节造模,不作特殊处理;推拿组用推拿手法治疗;药膏外敷组将羌活桂枝膏外敷于兔右膝关节处;膏摩组在兔右膝关节处外敷羌活桂枝膏,同时施以推拿手法。治疗后检测兔血液中NO、IL-1、LTB4、CTX-Ⅱ含量,观察滑膜切片HE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兔血液中四项炎症指标:膏摩组中NO含量接近正常对照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LTB4、CTX-Ⅱ含量在推拿组、药膏外敷组及膏摩组中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病理组织学变化: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有较多炎症因子浸润,滑膜形态发生改变;推拿组较模型组炎症因子浸润情况减少;药膏外敷组形态明显好转,炎症因子浸润减少;膏摩组形态趋于正常,且炎症浸润情况明显减少。结论:羌活桂枝膏膏摩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血液及关节滑膜中炎症因子含量,又能促进滑膜组织的新陈代谢,阻止炎症因子对关节软骨的进一步破坏,使滑膜恢复正常功能,对膝骨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019年07期 v.21;No.183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血瘀型老年性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观察

    黄伟明;罗永红;莫修哲;陈小芳;祁华琼;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血瘀型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由于个人原因脱落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降压药,治疗组加服复方丹参滴丸,疗程16周,治疗前后分别行血压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评估等疗效检查。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80.7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中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成下降状态,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中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积分经过检验后,治疗组生理症状、躯体化症状、生气或活力、睡眠状况维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人际关系敏感、敌对两项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瘀血阻络型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更好。

    2019年07期 v.21;No.183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

    粟胜勇;母叶;黄霞;蒋香玉;覃美相;

    通过检索近年来以电针为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以了解近年来以电针为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单纯电针以及电针结合艾灸、中药、康复、理疗、穴位注射、刺络拔罐、穴位热敷、中药熏蒸等综合疗法均能有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以电针为主的疗法可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性,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水肿,刺激肌肉收缩,改善肌张力,松解粘连,镇静止痛,恢复患肢神经功能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2019年07期 v.21;No.183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肾病早期中医病机解析

    宫成军;马晓燕;

    糖尿病肾病因高发病率及致残率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中药治疗介入糖尿病肾病早期可逆转病程发展,文章整理和总结辽宁省名中医专家马晓燕教授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病机分析,指出气阴两虚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瘀血内阻是贯穿于糖尿病肾病始终的一种主要病理变化;而气阴两虚兼血瘀则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病变要妙。针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病机,又提出益气养阴活血法是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最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9年07期 v.21;No.183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7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王秀云教授复发性流产中医治疗思路

    梁卓;

    王秀云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诊治复发性流产。王教授认为肾为生殖之本,复发性流产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肾,补肾益气、固护胎元贯穿治疗始终;气血为养胎之源,益气养血、濡养冲任之本,胎元可安;瘀血为堕胎之患,补肾活血,方可安胎。在复发性流产的治疗中,王教授做到师古不泥,灵活运用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诊治方法,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时时强调复发性流产要"预培其损",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到复发性流产的防治中,孕前调理,孕后积极安胎,对防止流产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9年07期 v.21;No.183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药理研究

  • 姜黄素对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脂肪细胞因子及p38 MAPK表达影响研究

    赵雪梅;马俊花;陆建灿;顾明君;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脂肪细胞因子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12只,随机抽取15只为对照组,另外97只进行模型复制。造模组采用高糖高脂高盐饲料建立代谢综合征模型,对照组大鼠喂以普通标准饲料。模型建立后,饲料不变,模型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 mL/kg,日1次,灌胃;二甲双胍组给予7 mg/mL二甲双胍混悬液10 mL/kg,日1次,灌胃;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15、20 mg/mL姜黄素混悬液10 mL/kg,日1次,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日1次,灌胃。各组大鼠均给药8周。检测比较各组体质量、Lee's指数、收缩压(SBP)、血脂、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肪细胞因子水平、脂肪组织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SBP、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FPG、FIns、HOMA-IR及瘦素(LP)、内脂素(VF)较低,棕色脂肪组织、皮下脂肪组织及肾周脂肪垫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较低,且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中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脂联素(ADP)较高,且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中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能剂量依赖性减轻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肥胖程度,降低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脂肪细胞因子分泌以及下调脂肪组织p38 MAPK蛋白表达有关。

    2019年07期 v.21;No.183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清肺透邪方对MPP小鼠炎症因子IL-10、IL-17疗效机制研究

    张童;王雪峰;李庆焕;

    目的:通过肺炎支原体滴鼻方法建立感染幼龄Balb/c小鼠MPP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L-17、IL-10表达水平变化,观察清肺透邪方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小鼠治疗效果及其时效关系,为临床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90只幼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奇霉素组、中药组和中药+阿奇组,共5组,每组1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建立MPP模型。连续滴鼻3 d后,阿奇霉素组小鼠予阿奇霉素0.2 mL/(d·20 g)灌胃,中药组予0.2 mL/(d·20 g)灌胃,中药+阿奇组予分别阿奇霉素和清肺透邪方颗粒剂各0.2 mL/(d·20 g)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给药后第3、7、14天处死取材,每组6只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10、IL-17表达水平变化,观察清肺透邪方对MPP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时效关系。结果:感染第3、7天时,5组间IL-10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感染第14天时模型组IL-10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3组给药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中药+阿奇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给药组(P<0.05)。感染第3天时,模型组、阿奇霉素组、中药组、中药+阿奇组小鼠IL-17细胞水平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3组给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给药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感染第7、14天时模型组与3组给药组小鼠IL-17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且中药+阿奇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给药组(P<0.05)。结论:清肺透邪方可以有效调控MPP小鼠IL-10、IL-17因子的表达,且联用阿奇霉素效果更优,这可能是清肺透邪方防治MPP以及减轻其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2019年07期 v.21;No.183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虫草益肾方对UUO大鼠Notch1及相关microRNA表达影响

    莫陶然;宋立群;付强;贠捷;盛紫阳;范桢亮;

    目的:探讨虫草益肾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cclusion,UUO)模型大鼠Notch1及相关microRNA的调控作用。方法: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及造模组30只,造模组采用UUO法进行模型制备,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虫草益肾方组(虫草组)与厄贝沙坦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蒸馏水、虫草益肾方水煎液及厄贝沙坦水溶液进行灌胃,连续灌胃14 d收集肾组织。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采用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otch1 mRNA转录与蛋白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以Notch1为靶点的microRNA并采用Real Time PCR法进行检测。结果:虫草益肾方可改善UUO大鼠肾脏的病理变化程度;模型组大鼠14 d肾组织中Notch1 mRNA及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虫草组、厄贝沙坦组大鼠Notch1mRNA及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均减少(P<0.05)。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检索并筛选出以Notch1为靶基因的miR-34a、miR-29a进行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虫草组及厄贝沙坦组miR-34a、miR-29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虫草组与厄贝沙坦组miR-34a、miR-29a表达升高,其中虫草组二者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虫草益肾方可改善因输尿管梗阻所致的肾脏结构病理变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纤维化肾组织中miR-34a、miR-29a表达而靶向抑制Notch通路来实现的。

    2019年07期 v.21;No.183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4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影响

    王丽平;王东冬;罗文佳;周欣;李若岚;严舒婷;卫培峰;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对何首乌进行清蒸32 h,黑豆拌蒸8 h、16 h、32 h,制成何首乌不同炮制品;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清蒸何首乌组、黑豆汁制首乌A组(18 h)、黑豆汁制首乌B组(16 h)、黑豆汁制首乌C组(32 h)5组。用微板法检测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鼠灌服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后,大鼠含药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无显著性差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升高;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抑制率显著增强,肝癌细胞凋亡情况明显。而且,何首乌清蒸32 h肝细胞损伤大于黑豆汁制首乌32 h,黑豆汁制首乌32 h肝细胞损伤大于黑豆汁制首乌16 h。结论: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黑豆汁制首乌16 h肝细胞损伤相对较小。

    2019年07期 v.21;No.183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乌日勒对兔眼视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影响

    李琳;青格勒图;新吉夫;陆蓓;

    目的:探讨乌日勒对兔眼视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观察乌日勒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5只日本大耳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乌日勒组和原花青素组,采用输液瓶缓慢升高,使眼内形成50 mmHg的眼内压,并持续2 h的方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在造模1 h时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除正常组,其他各组于造模12、24、48、72 h后测定视网膜中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乌日勒组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参数明显降低,而原花青素组全血黏度中切参数降低;除血浆黏度外,乌日勒组与模型组在其余血液流变学参数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花青素组全血黏度高切和全血黏度中切参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余各血液流变学参数高于乌日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日勒组和原花青素组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升高,阻力指数(RI)明显降低;乌日勒组和原花青素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48、72 h时组内SOD活性明显高于12 h(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日勒组及原花青素组在同时间点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日勒可促进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善,防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9年07期 v.21;No.183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花筋骨草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马露;田程飘;李云志;何宁;

    目的: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对多花筋骨草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多花筋骨草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用甲醇冷浸提取多花筋骨草,减压浓缩得到多花筋骨草醇提物,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和总还原能力测定法,研究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多花筋骨草醇提物对DPPH·、ABTS+均有清除活性,以及较强还原能力,且DPPH·清除活性(IC50值)为0.348 mg/mL、ABTS+清除活性(IC50值)为0.292 mg/mL,总还原能力(IC50值)为2.736 mg/mL。结论:多花筋骨草醇提物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醇提物质量浓度两者间存在一定量效关联。

    2019年07期 v.21;No.183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清热燥湿凉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外周血Treg/Th17平衡及对NF-кB信号通路影响

    李高兵;蔡东平;

    目的:分析讨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清热燥湿凉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外周血Treg/Th17平衡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1,造模24 h后予以1 mL/100 g生理盐水灌肠)及造模组(n=34,使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复合局部灌肠法建造UC大鼠模型),将造模组分为模型组(n=11,造模24 h后予以1 mL/100 g生理盐水灌肠)、BMSCs组(n=11,造模24 h后尾静脉注射1×106 mL BMSCs悬液)及联合组(n=12,BMSCs组基础上给予1 mL/100 g清热燥湿凉血方混悬液),1次/d,各组均连续灌肠15 d。流式细胞术测定并计算各组大鼠外周血中Treg/Th17比值,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LR4、核因子-кB(NF-κB)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reg/Th17比值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BMSCs组及联合组Treg/Th17比值均有明显回升(P<0.01);且联合组Treg/Th17比值明显高于BMSCs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组织中TLR4、NF-κB mRNA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BMSCs组及联合组TLR4、NF-κB mRNA表达均有明显降低(P<0.01);且与BMSCs组相比,联合组TLR4、NF-κB mRNA的表达量明显有所降低(P<0.05)。结论:BMSCs+清热燥湿凉血方能够通过共同调节Treg/Th17细胞分化平衡,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基因的激活,达到减轻UC炎症反应的效果。

    2019年07期 v.21;No.183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参芪益心方抑制阿霉素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金娟;付佳新;赵炎;董晓阁;刘莉;

    目的:证实参芪益心方可以抑制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方法:用SD大鼠制备含药血清,用阿霉素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建立模型,将细胞设置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含药血清高剂量组(8%)、含药血清中剂量组(4%)、含药血清低剂量组(2%)和卡托普利组。含药血清提前预处理,阿霉素造模72 h后进行试验检测,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9c2心肌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凋亡。结果:H9c2心肌细胞形态:参芪益心方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可改善细胞凋亡现象,其中以含药血清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改善最为明显。MTT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增殖率:模型组OD值、增殖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OD值、增殖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含药血清高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测得结果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数量(Q2+Q4)明显增多;含药血清预处理后(Q2+Q4)明显降低,含药血清高、中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芪益心方可以抑制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

    2019年07期 v.21;No.183 60-63+2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3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蛇黄乳膏防治湿疹作用机理研究

    杨凡;谭正怀;艾儒棣;石锦萍;管连城;赵泽鑫;陈泽宇;

    目的:在确定蛇黄乳膏药理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验依据。方法:选用40只雄性小鼠,对照组、模型组、蛇黄乳膏组和艾洛松组各10只,2 cm×2 cm范围腹部脱毛,正常组不致敏和激发,其余各组腹部脱毛区域行1%2,4-二硝基氟苯(DNFB)涂抹致敏,次日行1次加强致敏。以后每隔6 d行BDNF均匀涂抹各只小鼠右耳部激发,共激发3次。期间在其脱毛处,正常组和模型组乳膏基质涂抹,其余各组于脱毛处行对应乳膏1 mg·g-1均匀涂抹。采用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检测血清IFN-γ、IL-4含量。免疫组化及Real-Time qPCR法分别检测小鼠皮损区域皮肤组织FLG、Caspase-14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皮肥厚,角化过度,真皮层伴炎细胞浸润,存在慢性湿疹病理表现,蛇黄乳膏组和艾洛松组湿疹样病理表现得到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IFN-γ含量较高(P<0.05),IL-4含量较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蛇黄乳膏组和艾洛松组IFN-γ含量均降低(P<0.05),IL-4含量均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损组织FLG、Caspase-14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较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蛇黄乳膏组和艾洛松组表现相似,皮损组织FLG、Caspase-14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上调(P<0.05)。结论:蛇黄乳膏可能通过调节IFN-γ、IL-4从而改善皮肤屏障FLG、Caspase-14表达发挥抗湿疹功效。

    2019年07期 v.21;No.183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2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化瘀消癥杀胚中药复方对人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影响

    徐娟;邓高丕;

    目的:探讨化瘀消癓杀胚中药复方对人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与低、中、高不同剂量中药复方共同培养48 h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XCR4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滋养细胞中CXCR4的相对光密度值分别为79.3%、59.2%、29.3%,表达水平均阳性下降。低剂量组滋养细胞CXCR4的表达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组滋养细胞CXCR4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滋养细胞CXCR4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瘀消癓杀胚中药复方可显著降低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中CXCR4的表达。

    2019年07期 v.21;No.183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马齿苋水提物中生物碱oleraisoindole和7'-乙氧基-反式-阿魏酰基酪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英哲铭;张文洁;

    目的:研究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水提取物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依次采用水提取、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进行提取、分离及纯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制备和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然后,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的方法评估生物碱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结果:通过1H-NMR、13C-NMR与有关文献对照,证明两种化合物分别为oleraisoindole和7'-乙氧基-反式-阿魏酰基酪胺(ETFT)。结论:马齿苋中分离得到两种生物碱oleraisoindole和ETFT,并首次开展了两种生物碱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2019年07期 v.21;No.183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二子益肾苦荞茶制备工艺及其含量测定

    曾桐春;孙芮芮;李明杰;李慧峰;裴妙荣;

    目的:研究二子益肾苦荞茶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以干膏得率与鞣花酸转移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二子益肾苦荞茶中枸杞子、覆盆子提取工艺的影响,对苦荞吸附枸杞子、覆盆子药液比例进行考察,确定二子益肾苦荞茶的制备方法 ;并采用HPLC测定二子益肾苦荞茶中芦丁、鞣花酸的含量。结果:枸杞子和覆盆子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出膏率为47.53%,鞣花酸提取率为97.76%;苦荞与枸杞子、覆盆子提取液的吸附比例为1∶0.5时吸附效果最佳;芦丁和鞣花酸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芦丁和鞣花酸的加样回收率均值分别为103.02%(RSD=1.37%)和102.16%(RSD=1.09%)。结论:该试验研究的最佳提取工艺简单经济;最佳的吸附比例合理,成型工艺可行;该研究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为二子益肾苦荞茶的进一步开发、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9年07期 v.21;No.183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2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基金项目纵览

  • 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与颈动脉超声指标相关性分析

    任耀龙;陈玲;杨磊;李莹超;王永刚;尤金枝;齐婧;钟伟;郑刚;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与颈动脉斑块超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确诊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采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冠脉造影资料、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建立三维结构化关联数据库,采用证候、证素标准进行判定,分析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与颈动脉斑块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纳入的150例研究对象分别从中医四诊资料、中医证素归类情况、颈动脉斑块超声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4个方面进行统计。(1)四诊资料方面:(1)中医症状分布情况:按各症状出现频次排序,前4位临床症状依次为胸闷、气短、头晕、乏力;(2)舌象分布情况:舌质紫黯最多,其次是舌质瘀点(瘀斑),舌下络脉迂曲多见,舌苔厚腻、滑等特点出现频次较高;(3)脉象分布情况(复合脉象拆分为单一脉象进行统计):弦脉、沉脉、滑脉出现频次较多。(2)证素归类合并情况:血瘀、肾虚、痰浊、气虚出现频次较高。(3)冠脉病变支数与斑块个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及狭窄程度积分情况: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颈动脉斑块个数、IMT、斑块Crouse积分及狭窄程度积分均呈增加趋势;在斑块个数方面,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分别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方面,三支病变组分别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ouse积分方面,三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方面,三支病变组分别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素与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指标的关系:(1)斑块性质与中医证素分布情况:低回声斑块患者气虚、血瘀、痰浊、阳虚多见,强回声斑块患者血瘀、肾虚、痰浊、气虚多见,混合回声斑块患者气滞、气虚、痰浊、内毒多见;(2)颈动脉狭窄程度与中医证素分布情况: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血瘀、气虚、肾虚、气滞多见,中度狭窄者血瘀、痰浊、肾虚、气虚多见,重度狭窄者血瘀、肾虚、痰浊、气虚多见。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指标与中医证素存在相关性,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指标可为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2019年07期 v.21;No.183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血清IL-17细胞表达比例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干预研究

    周玲瑶;毛德文;吕建林;马玉珍;吕超;

    目的:基于血清IL-17细胞比例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予解毒化瘀颗粒。疗程8周,随访2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总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和临床症状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外周血IL-17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2.8%,对照组53.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西医治疗。解毒化瘀颗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外周血IL-17细胞的数量,改善肝脏功能,提高生存率。

    2019年07期 v.21;No.183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加重期危险因素筛查

    邓岳潼;吕晓东;庞立健;刘创;于睿智;郑钰;牟虹霖;

    目的:基于大量临床研究数据,采取多种统计学方法,筛查随访5个月、10个月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加重期(AE-IPF)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既往336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稳定期患者及随访5个月、10个月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归纳,采用频数分布、相关数据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AEIPF的危险因素。结果:筛查5个月AE-IPF的危险因素有:1年前急性加重次数、急性加重持续时间、呼吸困难评分(mMRC)、肺功能分级、ESQ-IPF日常生活与能力、干咳等;筛查10个月AE-IPF发生的危险因素有:1年前急性加重次数、急性加重持续时间、呼吸困难评分(mMRC)、肺功能分级、CAT问卷评分、IPF-PRO临床症状、ESQ-IPF日常生活与能力、干咳等。结论:影响AE-IPF发生的危险指标包括疾病相关情况(1年前急性加重次数、急性加重持续时间、mMRC)、临床相关检查(FEV1及肺功能分级)、生存质量量表(CAT、ESQ-IPF日常生活与能力)、临床症状(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等),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减少AE-IPF的发生。

    2019年07期 v.21;No.183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自噬对慢性肾损伤双重调控作用

    范桢亮;盛紫阳;景煊峰;宋立群;贠捷;

    自噬是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其在慢性肾损伤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逐渐受到研究界的关注。然而,许多研究表明自噬在不同细胞的不同时期可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物学效应。肾损伤早期,肾组织内自噬活化可缓解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延缓肾纤维化。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自噬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使肾损伤进展至不可逆的阶段。同时,肾组织内自噬水平对残存肾单位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这可能是延缓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恶化的重要机制。因此,探究自噬在慢性肾损伤不同阶段、不同细胞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9年07期 v.21;No.183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研究概况

    张文达;任艳玲;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增长、人体衰老有关的常见病,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其病因为肾精不足、脾胃虚弱、血虚、肝郁、血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的身体和生理健康。目前中医药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该文结合近十年中医药及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成果和认识,对其病因病机、防治等多方面进行综述,为今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2019年07期 v.21;No.183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10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补肾活血化浊中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研究进展

    陈宏;张娟;王云宝;王谢;马莹;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指来源于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多分化潜能。该文从补肾活血化浊中药促进增殖与分化两个方面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深度总结与概述,阐释了补肾活血化浊中药诱导促进BMSCs增殖并在一定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心肌细胞、神经样细胞、肝细胞分化的作用机理,为临床上应用于因病变而引起的各种组织器官损伤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019年07期 v.21;No.183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穿心莲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王刚;孙丹丹;耿子凯;刘帆;侯雪雯;李思齐;田景振;

    穿心莲为我国传统的清热解毒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其抗病毒功效。该文综述了近几年穿心莲在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EV71病毒、疱疹病毒、轮状病毒、登革热病毒等方面的研究结果,以期为穿心莲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2019年07期 v.21;No.183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1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疏风清热、活血化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分析

    马立明;

    目的:探讨应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传统院内制剂——愈风消斑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盛血热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10月符合条件的风盛血热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愈风消斑汤治疗和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治疗组复发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8%。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4 h尿蛋白含量及血清IgA含量变化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治以疏风清热、活血化瘀的传统院内制剂愈风消斑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盛血热型过敏性紫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并减少复发。

    2019年07期 v.21;No.183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研究进展

    陈玉婷;李红;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分期治疗、单方验方、内外同治等方面分享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研究现状,中医药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药防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2019年07期 v.21;No.183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从中医脏腑经络学说论肠道菌群

    蔡涛;马晓聪;陈春玲;李玉华;尹胡海;钟路;岳桂华;

    肠道菌群被称为机体中"被遗忘的器官"。而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一"被遗忘的器官"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学说之一,其与肠道微生态有相似相通之处。脏腑经络互为表里,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因此我们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魄门亦为五脏使、肾为胃之关等中医理论来探讨肠道菌群。

    2019年07期 v.21;No.183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0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从经气运行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系疾病机理与应用

    李记泉;闵冬雨;贾连群;孟祥宇;韩知渊;杨关林;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太少两感证,为阳虚外感的代表方。近年来,该方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得到临床专家重视和推崇。该文基于《黄帝内经》《难经》,从经气运行角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生理基础、组方机理以及该方在心系疾病的应用,意在挖掘该方背后深层的理论内涵,为准确的以本方为基础辨证用药治疗心系疾病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2019年07期 v.21;No.183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督脉论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研究进展

    王楠;糜泽花;邓蓉蓉;张翔;陆洋;席志鹏;谢林;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容易导致老年人群腰腿疼痛,严重时甚至活动受限。西医主要通过手术减压缓解症状。然而此类病人年龄多偏高,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此时中医就凸显了优势。督脉是气血循行的载体,其循行于人体后中线,如果被腰椎管退变等病因所压迫,则会引起一定的症状表现。笔者通过检索近10年文献,主要从督脉论治出发,分析督脉的循行以及与腰椎管狭窄症的关系、中医药治疗,甚至是外科手术的治疗,总结发现DLSS的治疗均与督脉存在很大关联。结果显示从督脉的角度治疗DLSS有明显的优势,为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提供了依据。

    2019年07期 v.21;No.183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骨碎补中柚皮苷治疗股骨头坏死研究进展

    申意伟;徐西林;张晓峰;李雪;谢欣昇;于长岁;吕航;房祥春;贺雪峰;李小冬;

    柚皮苷(Naringin,NG)为中药骨碎补主要活性单体成分,是一种双氢睾酮类黄酮化合物,具有愈骨折、强筋骨、温肾阳之功用,可调节骨质代谢。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多因素骨病,治疗方式多样,早期治疗旨在延缓病程,防治塌陷,最大限度保留髋部功能。柚皮苷可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既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益于骨形成,又可抑制破骨细胞对骨质的吸收,抑制成脂分化、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及血管形成,增加血管形成的长度和面积,利于骨坏死修复,降低股骨头坏死率。

    2019年07期 v.21;No.183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疗效以及安全性Meta分析

    曲超;杨宇峰;闫振亮;石岩;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Meta分析要求,对CBM、CNKI、PubMed、Springer、Embase Databases、Cochrane Library、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网、专利数据库等进行检索,纳入以唑来膦酸注射液作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的研究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8年8月,检索资料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提取,若有分歧,则由第三方协助并解决;采用Review Manager 5.3对有效性、骨密度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受试者共10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各项血液指标[包括血钙、血磷、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s-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血清骨钙素蛋白(BGP)]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同部位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值(腰椎、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华氏三角区)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篇文献发现明确的唑来膦酸注射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且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消失。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对治疗DO有一定疗效,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但还需更多高质量的RCT进行分析才能对其疗效及安全性得出肯定性结论。

    2019年07期 v.21;No.183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三七多糖研究进展

    刘玟君;陈勇;庞丹清;阙祖亮;陈子隽;李金洲;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之一,其味甘、微苦,性温,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抗氧化、抗炎、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三七多糖在免疫调节、降血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三七多糖提取、炮制方法对其含量影响、含量测定及其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2019年07期 v.21;No.183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2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恶性肿瘤伴抑郁焦虑患者中医面色、舌象观察及客观化分析

    阮铭;陈敬贤;沈小珩;吕玲玲;郑岚;朱伟嵘;燕海霞;王忆勤;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伴抑郁焦虑患者的面色、舌象(舌色、苔色)特点,以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应用四诊仪采集97例恶性肿瘤伴抑郁焦虑患者的中医面色、舌象(舌色、苔色)特征性参数进行分析。结果:(1)恶性肿瘤伴抑郁焦虑观察组面色图中眼眶、鼻子、额头、口唇和整体图的灰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各部位的HSV_V值(明度)低于对照组,HSV_H(Hue)值在颜色空间上色度接近黄色,对照组更接近红色;各部位的Lab_L值(亮度)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提示观察组比对照组面色黑、颜色深、暗淡,提示气血两虚兼血瘀。(2)观察组舌象图中舌色图的灰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HSV_V值(明度)低于对照组,Lab_L值(亮度)低于对照组。苔色图的灰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HSV_V值(明度)低于对照组,Lab_L值(亮度)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提示观察组比对照组舌色黯,苔色黄。提示血瘀、湿热。结论:中医面色、舌象的客观化参数提示恶性肿瘤伴抑郁焦虑病机为本虚(气血虚损)、标实(湿热、血瘀)。

    2019年07期 v.21;No.183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熏蒸治疗癌性疼痛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临床观察

    胡鑫;李凤珍;秦海运;王宁;韩涛;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癌性疼痛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癌症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予以癌痛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癌痛缓解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爆发痛次数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癌痛缓解率为84.21%,对照组患者癌痛缓解率为68.42%,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每日药效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及睡眠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VAS评分、SDS评分及SA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及环境领域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熏蒸疗法可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且本方案毒副作用小,安全系数高,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年07期 v.21;No.183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涤痰熄风通络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王世涛;程红亮;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涤痰熄风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于2014年3月—2017年6月入院治疗的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措施差异分作3组,31例施予前列地尔治疗者作对照1组,31例施予涤痰熄风通络汤治疗者作对照2组,31例施予前列地尔联合涤痰熄风通络汤治疗者作观察组,回顾性分析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MPV及FIB。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巴塞尔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对照1、2组高,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对照1、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均比对照1、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MPV及FIB均比对照1、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施予前列地尔联合涤痰熄风通络汤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MPV及FIB,值得推广。

    2019年07期 v.21;No.183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合并心理问题中西医治疗进展

    李佳欣;李娜;冯晓玲;

    复发性流产是育龄期女性常见且易影响心理的一种疾病,病因复杂,50%是由免疫因素诱发,而封闭抗体的缺失占据其中约80%。随着现代祖国医学的进步,疾病和心理问题同时受到观注,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日益受到重视。现代医学多针对病因治疗,封闭抗体阴性多采用T细胞淋巴免疫治疗,并同时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临床效果良好。然而,肝素抗凝类药物及丈夫血清存在一定危险性及排斥反应,对于疾病引起的焦虑等心理疾病,药物的使用没有安全性的保障。中医以补肾活血、益气、健脾、宁心安神为治疗准则,疗效确切,现文章做一简要综述,分析近年来,中药治疗封闭抗体阴性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方法及疗效。

    2019年07期 v.21;No.183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半夏泻心汤联合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及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表达影响

    王菁;杨冰;李丽;朱路明;王开欣;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联合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G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三联治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对照组50例同时给予胃复春,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EGF、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GS、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和病理疗效总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GF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EGF含量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GⅠ含量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GⅠ含量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GⅡ含量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GS含量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为(2.47±0.35)分,对照组症状评分为(4.87±0.6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能够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症状及镜下表现,可能的作用机制是调节EGF、PGⅠ和GS的表达,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2019年07期 v.21;No.183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骨痹源流研究

    刘岩岩;姜兆荣;王丽敏;于静;高明利;

    整理归纳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清时期古代文献中关于"骨痹"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并检索现代文献中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病因病机的认识,阐释骨质疏松症理论研究源流。

    2019年07期 v.21;No.183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8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肺伏火理论探讨儿童感染后咳嗽

    修婵;白晓红;

    感染后咳嗽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少量白痰。我们发现感染后咳嗽多是由于火伏于肺,邪出不尽引起,针对此种复杂状态,研发了桑皮止咳方,首次提出了"肺伏火"理论,通过临床的应用研究,疗效明显,解决了儿童感染后咳嗽容易复发的问题。

    2019年07期 v.21;No.183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研究

    王鹏;霍丽;

    目的:探究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现代疗法中心以神经根型颈椎病为诊断收入院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针刺治疗,试验组予小针刀治疗,分别治疗2个疗程,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VAS、NDI、症状体征评分及临床疗效水平。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NDI、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能有效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VAS、NDI评分,改善患者神经根压迫症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2019年07期 v.21;No.183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近10年经筋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商志浩;范郁山;乔赟;芮靖琳;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筋疗法治疗在许多特定的疾病中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文检索近10年来有关经筋疗法在临床的应用,展现经筋疗法应用于临床的主要疾病及其治疗效果,分析经筋疗法在各病种的主要治疗方法及其优势,以期能更好地将经筋疗法向临床推广。

    2019年07期 v.21;No.183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1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共识评分策略从传统中药库中挖掘针对埃博拉病毒三聚体糖蛋白抗病毒药物

    岳梦林;韩洛川;崔亚亚;晁旭;马晓军;曲璇;赵菲;王梦驰;史海龙;

    目的: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从传统中药数据库(TCMSP)中寻找埃博拉病毒三聚体糖蛋白(Trimeric glycoprotein of the Ebola virus,TGP-EBOV)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方法:以TGP-EBOV为靶点,基于共识评分策略,采用GOLD和AutoDock两种算法的分子对接计算进行首轮筛选,然后运用ADME/T预测进行再次筛选,最后基于靶点与药物相互作用位点对候选药效分子进行相互作用分析。结果:以前人研究候选药效分子决奈达隆与胺碘酮为阳性对照,筛选出1个类药性良好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卫矛双糖甙(evobioside),它与靶标TGB-EBOV结合自由能低于决奈达隆与胺碘酮,并且确定了其中草药来源。结论:创新地采用共识评分策略进行高通量虚拟筛选TGP-EBOV抑制剂,该研究结果可促进从传统中药库中提取、设计以及实验合成抗埃博拉病毒的药效分子。

    2019年07期 v.21;No.183 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1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玉女煎治疗2型糖尿病Meta分析

    孟宪悦;杨宇峰;石岩;

    目的:对公开发表的玉女煎加减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玉女煎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对万方、CNKI、维普、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选择以玉女煎加减方作为干预措施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认真通读全文,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筛选出9篇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文献,包含730例受试患者。其中9篇文献均以总有效率作为结局指标,6篇文献记录了空腹血糖情况,5篇文献记录了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玉女煎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总有效率[OR=5.00,95%CI(3.25,7.71),Z=7.30(P<0.00001)]、空腹血糖[MD=-0.86,95%CI(-1.39,-0.34),Z=3.20(P=0.001)]、糖化血红蛋白[MD=-0.92,95%CI(-1.41,-0.44),Z=3.71(P=0.0002)]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9篇文献中,都没有提及玉女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玉女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并且安全,但仍然需要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2019年07期 v.21;No.183 17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关联规则探究中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用药规律

    孙艳秋;刘健;忻凌;万磊;文建庭;董文哲;方妍妍;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探究我院运用中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2012年6月—2018年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的确诊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贫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配伍组合,探究中药与实验室指标改善的关联性。结果:(1)2612例RA合并贫血患者经中药治疗后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升高(P<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P<0.01);白细胞计数(WBC)、免疫球蛋白G(IgG)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1);炎症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C3(C3)、补体C4(C4)、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治疗后均降低(P<0.01)。(2)研究共涉及12873张处方329味中药,所用中药涉及寒、热、温、凉、平共5性,其中,寒性、温性、凉性药运用最为频繁。(3)所用中药涉及酸、苦、甘、辛、咸、涩、淡共7味,其中苦、甘、辛味药运用最为频繁。(4)归经涉及十二经络,以肝、肺、胃、脾、肾、心经出现最为频繁。(5)使用处方中药集中于健脾祛湿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通络药、清热解毒药、益气养血药5类,以健脾化湿药使用最为频繁。(6)中药与指标关联规则,集中体现为在健脾化湿类中药与RF、ESR、CRP、Anti-CCP、RBC的关联。结论:以健脾化湿类药物为主的中药与RA合并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免疫、炎症指标的改善有明显关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炎症反应,本研究可为临床优化RA合并贫血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9年07期 v.21;No.183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植物皮类药主治与药性相关性研究及用药机理分析

    陈曙光;王加锋;

    目的:笔者对《中华本草》进行逐条筛选,共整理出植物皮类中药604味,发现其在药性、功效、主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揭示该类药物主治与药性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药思想。方法:将主治、用药部位、四气、五味、毒性等基础数据录入到SPSS22.0软件包中,通过交叉表分析法,将主治定义为名义变量,分别计算植物皮类中药主治与用药部位、四气、五味、毒性间的列联系数,确定主治与药性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此类药物的主治与药用部位、四气、五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毒性无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该类药物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与各类主治的病因病机分析、辨证论治以及遣方用药的原则相符。结论:通过以上研究,使植物皮类药物的药性、功效和主治特点更加明确、科学、客观,对用药机制的分析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药药性是决定临床用药和疗效的关键。

    2019年07期 v.21;No.183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神阙穴敷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患者顽固性便秘疗效及其对Wexner便秘评分、肠道菌群影响

    罗琴;罗燕;

    目的:研究中药神阙穴敷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患者顽固性便秘疗效及其对Wexner便秘评分、肠道菌群的影响,旨在为更好的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将荆门市中医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8例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耳穴贴压治疗,研究组患者中药神阙穴敷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观察并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Wexner便秘评分、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χ2=6.37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Wexner便秘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exner便秘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等数量对数值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等数量对数值较治疗前均存在明显增加,其中乳酸杆菌数量对数值增加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等数量对数值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乳酸杆菌数量对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差异(4.08%vs 6.12%)(χ2=0.211,P=0.646)。结论:中药神阙穴敷贴配合耳穴贴压能显著提高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2019年07期 v.21;No.183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通脉降浊汤治疗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王楠;王凤荣;王帅;

    目的:观察通脉降浊汤对于治疗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一科门诊以及入院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通脉降浊汤,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积分、心绞痛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动态演变。结果:使用通脉降浊汤的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积分、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以及心电图疗效评定3个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所有患者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肯定。结论:通脉降浊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2019年07期 v.21;No.183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效果观察

    王中来;

    目的:通过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探究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机制,并检测观察血清中IgG、IgA、IgM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在患侧面部面瘫发作急性期(发病7 d内)即采取针灸治疗,以合谷(对侧)、迎香、阳白、四白、地仓、攒竹为主要针刺穴位,根据辨证论治的结果与证型特点取穴并施以合适的补泻操作手法;对照组在患侧面部面瘫发作急性期(发病7 d内)不进行面部的针刺治疗,但予以口服药强的松、VitB1、VitB6治疗,发病7 d后行面部针灸疗法,取穴与操作手法同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中医症状积分评价疗效以及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评价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IgG、IgA、IgM的水平并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与病情程度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gG、IgA、IgM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促进中医症状改善及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血清中IgG、IgA、IgM水平联合检测值的异常变化来预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发作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治疗效果,应在临床诊疗中广泛推广。

    2019年07期 v.21;No.183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联合耳穴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姜永红;薛征;赵鋆;姜之炎;肖臻;彭汉梅;吕佳佳;

    目的:采用中药联合耳穴贴压调理儿童体质,观察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3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中药组,B组为中药+耳穴组,每组180例。治疗2个月,随访360 d,观察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情况。结果:(1)A组总有效率为85.5%,B组总有效率为96.6%,中药+耳穴疗效优于单纯中药,P<0.01;(2)两组均可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缩短病程、减轻病种,均P<0.01;(3)B组在缩短病程、减轻病种方面优于A组,P<0.01;(4)B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优于A组,P<0.01。结论:中药联合耳穴调理中医体质,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年07期 v.21;No.183 2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容受性研究进展

    韩倩;刘永;赵瑞华;

    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辅助生殖技术胚胎着床失败的重要原因,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内容。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中药复方可通过影响在位内膜形态及微循环、调节雌孕激素及受体水平、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调控着床相关因子表达、调整免疫平衡等多方面改善内异症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及活产率。尽管临床医家治法不一,中药治疗靶点多样,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及基础研究证实其科学性、有效性。

    2019年07期 v.21;No.183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参芪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残疾率影响

    石健;张静;缴克佳;

    目的:研究参芪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残疾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确诊的206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结合Brunnstorm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通络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中医证候评分及残疾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FMA与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FMA、MB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血小板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与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平均血小板体积较对照组低,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通络方联合Brunnstorm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和神经功能,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残疾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2019年07期 v.21;No.183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卒中后失眠中医治疗现状

    张潇尹;闫咏梅;

    介绍和总结近年来祖国医学治疗卒中后失眠的研究现状。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资料,从中药、针灸、其他手段治疗等3个方面着手,详细介绍了中药辨证疗法的历史渊源、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针灸疗法的多种治疗形式及特点,与现代仪器结合的新型中医治疗手段等,文献显示:早期、科学、合理的中医治疗能提高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挖掘损伤的修复潜力,促使神经末端突触再生,并摆脱西药的毒副作用。查阅文献证明:通过中药、针灸、压豆、氧疗、音乐刺激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卒中后失眠患者的预后,减少再卒中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水平。

    2019年07期 v.21;No.183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9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研究进展

    刘金海;王辉;董帅;蒋亚丽;

    小儿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由于流感病毒的易变性和突发性,许多抗病毒药物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另外,一些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也给流感患儿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随着中医药治疗小儿流感的临床应用更加广泛,中医药逐渐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中医药研究工作者结合现代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手段,挖掘出了很多新的抗流感病毒中药、活性部位及单体成分,并深入阐释了其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不仅为中医药临床治疗小儿流感提供了丰富的现代研究依据,也为抗流感中药新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因流感病毒的易突变性、突发性和迅速传染性等特点,中医药治疗小儿流感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该研究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就目前中医药临床治疗小儿流感的现状,以及当前中医药抗流感病毒的基础研究进行总结,希望对中医药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应用、中医药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以及相关"源于临床,证于实验,服务临床"的相互转化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9年07期 v.21;No.183 217-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10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研究进展

    皇甫炎林;吴辉坤;

    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在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上具有明显优势。作者主要介绍有效治疗肝硬化的中药复方、中成药及相关单味药,指出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相关机制及靶点尚不明确,仍需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2019年07期 v.21;No.183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1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辽宁中医杂志》2020年征订启事

    <正>《辽宁中医杂志》于1958年创刊,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1719,国内统一刊号:CN21-1128/R。多年来,深受国内外广大作者、读者的喜爱。系2014版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教育部高校特色期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

    2019年07期 v.21;No.183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年征订启事

    <正>《中华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月刊之一,系2017版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辟有博士导师新论、中

    2019年07期 v.21;No.183 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年征订启事

    <正>《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月刊,2008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辽宁省一级期刊。本刊坚持以中医中药为主体,以教学科研为先导,以基层实用为根本,及时报道新理论、新技术、新思路、新成果。重点为中医药高中等院校教师、学生及医药人员服务。主要栏目:博导讲坛、论著聚焦、药理研究、方药纵横、基金项目纵览、

    2019年07期 v.21;No.183 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