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论著聚焦

  • 抗冠状呼吸道病毒草药的类别和分子机制概述

    张仲鸣;贺子懿;郭笑园;王娟;

    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过程中,国内外利用草药减轻患者病证,降低感染人数,并丰富相关机制。该文综述了公开报道的可能有或初步证明有临床防疫效果的71个科157种草药,包括甘草等传统中药。这些草药的抗病毒机制包括抑制病毒生活周期、减缓感染后血液细胞因子水平的暴涨和后续器官的损伤等,部分草药还可通过改善环境湿度和释放挥发性成分起到防疫的作用。旨在总结相关防疫经验和机制,为更好理解传统中草药的抗病毒效果提供资料,彰显中医的价值,并为应对疫情后状态和未来可能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提供经验。

    2024年06期 v.26;No.242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何学红教授治疗虚劳水气病临证经验

    郭玲;何学红;栗睿;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该病优势突出,何学红教授从事中医肾脏病临床40余年,对于疾病从中医病名、病机到治疗,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认为其属郭恩绵教授提出的“虚劳水气病”范畴,并总结凝练“正虚毒蕴”的病机制论,认为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根本,尤其重视从脾入手阐释肾脏病的病机,而其标实之证责之于毒邪内蕴,其既是病理产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并认为毒邪贯穿于疾病始终,弥漫三焦,是迁延不愈,变证丛生的主要因素。在临床实践中,依据其基本病机,制定了“脾肾同治,排毒四法”的一体化治疗方案。方案以口服汤药参芪泄浊饮为核心以降浊毒;双白煎药浴以散浊毒;药物贴敷以祛浊毒;降氮煎剂保留灌肠疗法通腑以泄浊毒。内外合治的治疗方案,适用于慢性肾衰竭替代治疗前的各个时期,临床疗效显著。

    2024年06期 v.26;No.242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药理研究

  • 参柏祛毒袋泡剂抗炎镇痛抑菌和药物安全性研究

    贾菲;曲牟文;李国栋;王彦云;潘健;李峨;李宇飞;

    目的 观察参柏祛毒袋泡剂抗炎镇痛抑菌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情况。方法 (1)抗炎实验: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选取昆明小鼠60只,体质量18~24 g,按体质量分层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参柏高剂量组(1.750 g生药/mL)、参柏中剂量组(0.875 g生药/mL)、参柏低剂量组(0.438 g生药/mL)、阿司匹林组(100 mg/kg)5组,每组12只。涂抹70μL二甲苯在预先给药的小鼠右耳上,处死后对比左右耳片重量,计算肿胀度。(2)镇痛实验:采用热板致痛法,选取昆明小鼠48只,雌性,体质量18~24 g,按体质量分层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空白组、参柏高剂量组(1.750 g生药/mL)、参柏中剂量组(0.875 g生药/mL)、参柏低剂量组(0.438 g生药/mL)4组,每组12只。测定小鼠基础痛阈,再以40℃药浴各组分别泡足20 min,测量给药后5个时间点小鼠痛阈,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3)体外抑菌实验:将观察药制备成原液、1∶1、1∶2、1∶4、1∶8 5个浓度梯度,分别加入5种共25菌株,培养后读取各组最低抑菌浓度值。(4)安全性实验:采用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选取健康大耳白家兔16只,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单次给药正常皮肤组、破损皮肤组及多次给药正常皮肤组、破损皮肤组4组,造模破损皮肤组,一侧去毛区涂参柏祛毒袋泡剂0.5 mL,另一侧对照区涂等量蒸馏水作空白对照,单次给药(1次/d)和多次给药(1次/d,连续7 d)进行对比,观察皮肤刺激性。采用实验家兔皮肤急毒实验,选取新西兰家兔24只,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完整组和破损皮肤组,每组再随机分为参柏高、低剂量及空白组,共6组,药物均匀涂抹于家兔背部除毛区,于去掉受试药物后1、24、48、72 h至14 d,每日观察动物皮肤及全身情况做出评价。结果 (1)抗炎实验结果提示,参柏祛毒袋泡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参柏高、中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度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镇痛实验结果提示,参柏祛毒袋泡剂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参柏高剂量组给药后0.5~4.5 h较空白组小鼠痛阈高(P<0.05,P<0.01),参柏中剂量组给药后1.5~3.5 h较空白组小鼠痛阈高(P<0.05)。(3)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提示,参柏祛毒袋泡剂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4)安全性实验结果提示,参柏祛毒袋泡剂对家兔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均无皮肤刺激性,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组给药,观察至14 d,均无不良反应,参柏高、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柏祛毒袋泡剂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抑菌作用,且药物外用安全。

    2024年06期 v.26;No.242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TXNIP/GSDMD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抑制高血压病大鼠内皮焦亡作用机制

    张云雨;曲怡;王建波;薛亚楠;张家豪;金璐;王天朗;高佳馨;尹怡然;

    目的 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对高血压病大鼠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消皮素D(TXNIP/GSDM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从焦亡角度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高血压病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氢氯噻嗪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于SPF级动物实验中心普通饲料适应性饲养7 d。空白对照组每日给予低盐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采用高盐饲料喂养,同时,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0.275、0.55、1.1 g/mL浓度中药干预,氢氯噻嗪组以10 mg/(kg·d)浓度药物干预。3周后,观察到大鼠血压比造模前升高大于或等于3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收缩压(SBP)≥160 mm Hg即高血压病大鼠造模成功。取大鼠主动脉进行检测,HE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病理形态改变;采用ELISA检测大鼠主动脉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主动脉中TXNIP、GSDMD、还原性辅酶Ⅱ氧化酶4(NOX4)、IL-1β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主动脉中GSDMD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IHC)检测大鼠主动脉中TXNI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GSDMD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主动脉内外膜都有一定脱落,界线模糊,血管中膜弹性纤维结构比较疏松,排列有一定紊乱;TXNIP、GSDMD、IL-1β、NOX4的mRNA表达上升(P<0.05);TXNIP、NLRP3、GSDMD、IL-1β、IL-18、AngⅡ、MDA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SOD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和氢氯噻嗪组大鼠血压明显降低,血管内外膜更加完整、光滑,结构更加致密,界线较为清晰明显,补阳还五汤低、高剂量组内外膜仍有一定脱落,弹性纤维排列比较杂乱,变化不明显;药物干预后各组TXNIP、GSDMD、IL-1β、NOX4的mRNA表达均下降(P<0.05);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和氢氯噻嗪组TXNIP、NLRP3、GSDMD、IL-1β、IL-18、AngⅡ、MDA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SOD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调节TXNIP/GSDMD信号通路的分子表达,调控血管内皮焦亡,从而发挥保护血管、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

    2024年06期 v.26;No.242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自拟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大鼠影响及其机制

    李雪;孙圣楠;徐雅;杜庆红;吴希;李雅璇;王珊珊;叶飞;

    目的 观察自拟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大鼠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慢性捆绑束缚法制备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健脾方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21 d每日束缚3 h,束缚前30 min大鼠灌胃给药。通过记录大鼠宏观表征观察一般情况,体质量和小肠推进率观察大鼠“脾虚”情况,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反映大鼠免疫水平。通过旷场实验观察大鼠抑郁情绪以及糖水偏好率观察大鼠欣快感共同反映“肝郁”的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减轻(P<0.05),总活动距离明显减少(P<0.05),活动速度减慢(P<0.05),糖水偏好率、小肠推进率、脾指数均下降(P<0.05),CORT含量、NE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健脾方各剂量组大鼠总活动距离及糖水偏好率均增加(P<0.05),疏肝健脾方低剂量组小肠推进率升高、脾指数上升(P<0.05),疏肝健脾方中、低剂量组活动速度增快(P<0.05),疏肝健脾方高、低剂量组CORT含量、NE含量均降低(P<0.05),5-HT和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健脾方可以有效改善大鼠肝郁脾虚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HPA)轴功能相关。

    2024年06期 v.26;No.242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运脾消食颗粒对厌食模型幼龄大鼠下丘脑、胃窦及十二指肠β-EP、nesfatin-1影响研究

    霍曼;杨志华;李怡霏;石玉蛟;赵旭霞;

    目的 研究厌食模型幼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中β-内啡肽(β-EP)、新型神经肽-1(nesfatin-1)的含量及蛋白表达情况,以及中药复方运脾消食颗粒对两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72只Wistar幼龄大鼠,雌雄各半,日龄30 d,体质量(60±10)g,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以病因和症状模型法建立幼龄大鼠厌食症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儿宝颗粒组)、运脾消食颗粒高剂量组、运脾消食颗粒中剂量组、运脾消食颗粒低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0.9%氯化钠溶液,其余4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儿宝颗粒混悬液(1.75 g/kg)、运脾消食颗粒高剂量混悬液(4.20 g/kg)、运脾消食颗粒中剂量混悬液(2.10 g/kg)、运脾消食颗粒低剂量混悬液(1.05 g/kg),连续给药14 d,最后一次给药结束禁食禁水24 h后,采集标本,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中β-EP、nesfatin-1的含量和蛋白表达。结果(1)模型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β-EP含量及蛋白表达降低,治疗后儿宝颗粒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β-EP含量及蛋白表达增加,运脾消食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β-EP含量及蛋白表达增加;(2)模型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nesfatin-1含量及蛋白表达增加,治疗后儿宝颗粒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nesfatin-1含量及蛋白表达降低,运脾消食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nesfatin-1含量及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运脾消食颗粒可显著降低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中nesfatin-1含量及蛋白表达水平,而增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中β-EP含量及蛋白水平;可改善模型大鼠的胃肠功能,调节脑肠肽水平,增加食欲,这可能是运脾消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2024年06期 v.26;No.242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4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TRAF2/AP-1信号通路探讨柴苓合剂对痰瘀互结MS-IR大鼠炎症因子影响

    王晨阳;张业;

    目的 基于TRAF2/AP-1信号通路探讨柴苓合剂对痰瘀互结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MS-IR)大鼠糖代谢、脂代谢、炎症因子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48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同时用物理刺激方法,建立痰瘀互结型MSIR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柴苓合剂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进行干预。给药各组分别进行柴苓合剂、吡格列酮干预治疗3周,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服。生化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TRAF2、JNK、AP-1蛋白表达;HE染色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用药前后肝细胞损伤、肝细胞坏死、脂质堆积、炎症细胞浸润等情况。结果 (1)糖代谢指标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FBG、FINS、HOMA-IR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柴苓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FBG、FINS、HOMA-IR水平均降低(P<0.01);与西药组比较,柴苓合剂高剂量组FBG、FINS、HOMA-I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柴苓合剂低剂量组比较,柴苓合剂高、中剂量组及西药组FBG、FINS、HOMA-IR水平均降低(P<0.01);与柴苓合剂中剂量组比较,柴苓合剂高剂量组及西药组FBG、FINS、HOMA-IR水平降低(P<0.01)。(2)脂代谢指标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柴苓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TG、CHO水平均降低(P<0.01);与西药组相比,柴苓合剂中、高剂量组TG、CHO水平均降低(P<0.05,P<0.01),柴苓合剂低剂量组TG、CH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柴苓合剂低剂量组相比,柴苓合剂中、高剂量组TG、CHO水平均降低(P<0.01);与柴苓合剂中剂量组相比,柴苓合剂高剂量组TG、CHO水平均降低(P<0.01)。(3)TNF-α、IL-6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TNF-α、IL-6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柴苓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TNF-α、IL-6水平均降低(P<0.01);与西药组相比,柴苓合剂低、中、高剂量组TNF-α、IL-6水平均降低(P<0.01);与柴苓合剂低剂量组相比,柴苓合剂中、高剂量组TNF-α、IL-6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与柴苓合剂中剂量组相比,柴苓合剂高剂量组TNF-α、IL-6水平均降低(P<0.01)。(4)肝组织TRAF2/JNK/AP-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RAF2、JNK、AP-1蛋白表达均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苓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肝组织TRAF2、JNK、AP-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与西药组比较,柴苓合剂高剂量组肝组织TRAF2、JNK、AP-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柴苓合剂低、中剂量组肝组织TRAF2、JNK、AP-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柴苓合剂低剂量组比较,柴苓合剂高剂量组肝组织TRAF2、JNK、AP-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柴苓合剂中剂量组肝组织AP-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F2、JNK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与柴苓合剂中剂量组比较,柴苓合剂高剂量组TRAF2、JNK、AP-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结论 柴苓合剂高剂量能显著改善痰瘀互结MS-IR大鼠糖代谢、脂代谢和炎症因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柴苓合剂通过调控TRAF2蛋白作用于JNK蛋白,引起它的下游反应,又通过JNK的磷酸化作用于AP-1,释放炎症因子,从而TRAF2作用于JNK,然后磷酸化于AP-1使炎症因子降低有关。

    2024年06期 v.26;No.242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8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基金项目纵览

  • 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慢性咳嗽之因机证治

    焦蕊;王琳琳;姜会来;梁元钰;王天娇;庞立健;吕晓东;

    慢性咳嗽是以咳嗽为主症或唯一症状、病程持续8周以上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病势缠绵,且极易复发。西医诊断该病过程繁琐,治疗手段有限,而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在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文以“阳化气,阴成形”为抓手,分析阴阳在慢性咳嗽因机证治全周期的重要意义,认为慢性咳嗽之病机关键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衡,以肺之气血失和、阴阳虚损为本,阳化而气行不畅、周流有碍,阴变而凝结停滞、壅塞肺络为标。治疗上,需要补肺、脾、肾阴阳之不足,泄气滞、水湿、痰饮、瘀血、热毒之有余,以恢复“阳化气,阴成形”之平衡。具体用药方面,主张以偏纠偏,以药物气味之偏性纠正人体阴阳之偏颇。另附典型医案二例,加以验证说明,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慢性咳嗽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方法。

    2024年06期 v.26;No.242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8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脾胃名家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虚劳疾病规律

    翁姣;王彩霞;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李德新教授治疗虚劳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虚劳疾病的病例,运用频数、频率、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方法对病例中的证型诊断和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归纳整理后对医案数据进行科学计算。结果 共纳入治疗标准医案虚劳741例,挖掘出与疾病相对应的高频症状、高频证型、高频中药,并对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有效配伍,同时进行症状、证型与相关中药的关联分析。结论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初步揭示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虚劳疾病的规律,从虚劳论治,培补虚劳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地传承李德新教授的学术思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和学习价值。

    2024年06期 v.26;No.242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温督调神针刺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理论探讨

    徐国锋;李慧娟;王婷婷;王乐荣;

    颈源性失眠是指因颈部疾患造成的失眠。温督调神针刺法是温督之法与调神之法相结合,以温督脉、补阳气、调神志为治疗原则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法。温督之法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以毫火针点刺腧穴,以火热之气温通经脉;二是指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刺激督脉阳气隆盛的穴位,以温补阳气。两者共达温督升阳之效。调神之法指根据督脉循行,温通督脉调节脑神与心神,配合选取具有调神作用的腧穴,加强调神的效果,以达安神之功。颈源性失眠归属于中医“项痹”“不寐”范畴,阳气不足是颈源性失眠之本,神失所养是颈源性失眠之根。该文从督脉与颈椎病的关系以及督脉相关脏腑与失眠的关系,探究温督调神针刺法在颈源性失眠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开拓新的思路。

    2024年06期 v.26;No.242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麻杏石甘汤治疗过敏性疾病研究进展

    郭苏影;王俊阁;

    麻杏石甘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具有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之功效,是治疗外邪里热之太阳阳明合病的基础方。近年来,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气道过敏性疾病及湿疹、荨麻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及社会经济学负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具有良好的抗过敏效应,在治疗儿童及成人支气管哮喘、湿疹及荨麻疹、过敏性鼻炎上均具有良好的功效。该文对近10年有关麻杏石甘汤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别从麻杏石甘汤的功效、药理学及免疫学抗过敏机制以及治疗儿童及成人支气管哮喘、湿疹及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目前,作用机制相关的研究多集中在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辅助性T细胞-9(Th9)、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等,包括Th1/Th2失衡及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上。临床疗效方面,麻杏石甘汤可以显著提高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哮喘控制测试评分,降低证候及症状积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麻杏石甘汤可以减轻湿疹及荨麻疹患者的皮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在过敏性鼻炎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临床症状的改善上也具有良好的疗效。

    2024年06期 v.26;No.242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下载次数: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毒邪与络病学说探讨免疫炎症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作用

    杨梦;苏丽清;胡志希;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炎症密切相关。免疫细胞激活后,产生大量炎症因子,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等病理改变。“毒损心络”是心衰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贯穿心衰发展的始终,以不同的形式影响心衰的发展及预后。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基于毒邪与络病学说,从免疫炎症与心衰的关系及中药防治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心衰早期,以心气虚为主,兼心气阴虚,尚未化毒、入络;心衰中期,心气亏虚为本,痰浊、瘀血、水饮留滞络脉,有化毒、入络趋势;心衰晚期,痰、瘀、水蕴结成毒,损伤心络。中药以复方治疗为主,多具有益气温阳、化瘀利水、解毒通络之功效,通过恢复M1/M2、Th1/Th2及Th17/Treg细胞之间的动态平衡,调节促炎/抗炎因子,从根本上祛除或缓解因毒邪产生的病理状态,减轻炎症,调整心之气血阴阳,达到扶正祛邪、保护心功能的作用,为临床防治心衰提供指导。

    2024年06期 v.26;No.242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6K]
    [下载次数: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中医经典名方西黄丸处方考证、历史沿革应用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陈怡名;瞿光友;王连芝;张淑香;顾媛媛;

    经典名方西黄丸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为清代名医王洪绪所创,是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经典方剂,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4味药物组成。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壅结所致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临床常用于治疗肺癌、乳腺癌、胃癌等,在肿瘤辅助治疗方面疗效显著。该文通过医药典籍系统梳理该处方的出处,对处方用量、处方中各药味进行了考证,并对西黄丸的历史沿革应用进行分析,同时以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五原则”为纲领预测了西黄丸的质量标志物,结果发现麝香酮、α-乳香酸、β-乳香酸、3-乙酰基-11-酮基-β-乳香酸、3-乙酰基-α-乳香酸、3-乙酰基-β-乳香酸、11-酮基-β-乳香酸、β-榄香烯等可作为西黄丸主要的Q-Marker,为西黄丸的质量控制、后续的研究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024年06期 v.26;No.242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3K]
    [下载次数:1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运用机器学习构建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智能模型及内部验证

    贺鹏飞;刘聪;李红典;董奥;邓媛媛;陈澍;张勉之;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慢性肾炎中医智能辨证模型。方法 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古今医案云建库至2023年3月公开发表慢性肾炎相关医案文献。建立慢性肾炎中医医案信息数据库,然后将数据按7∶3成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运用决策树(decision tree,D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K最邻近节点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对训练集进行模型构建与超参数调优,并通过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最终得到786个医案数据,决策树的准确率81.5%,随机森林的准确率85.4%,极限梯度提升的准确率83.7%,支持向量机的准确率85%,K最邻近节点算法的准确率62.2%,BP神经网络的准确率72.1%。结论 随机森林对慢性肾炎证型的判定推断最准确,人工智能应用于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方法学上可行。

    2024年06期 v.26;No.242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4K]
    [下载次数:9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血脉理论辨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焦虑抑郁

    杨蕾;杨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焦虑抑郁是PCI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转归,西医治疗主要以传统抗精神类药物治疗为主,但患者接受度差。中医认为焦虑抑郁状态与“瘀”“郁”“虚”关系密切,解郁通脉、益气养血是治疗焦虑抑郁状态的关键,“血脉理论”以“气-血-脉”为理论体系,在心-血-脉系统中,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是心主血脉的基础,维系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该文以“血脉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PCI术后焦虑抑郁,“血脉痹阻,气机郁滞”和“血脉亏虚,心神失养”为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从“行气解郁、通利血脉”和“益气养血安神”两大治法出发,方选临床常用方金铃子散、解郁合欢汤,在“社会-心理-生物综合”医学模式的基础上,发挥中医治疗优势,为中医药治疗PCI术后焦虑抑郁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06期 v.26;No.242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少阳主枢”理论辨治心系疾病研究进展

    张译心;王振涛;刘庆阳;杨凤鸣;冯尧伟;

    “少阳主枢”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少阳协助人体气机运动、阴阳运转、气血津液输布作用的高度凝练。少阳涉及肝、胆、三焦,“枢”字主要体现了少阳融贯阴阳、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作用。少阳枢机在藏象、经络等理论体系中与心系密切相关,其功能正常是心脏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故“少阳主枢”理论在心系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从“少阳主枢”理论出发,分别阐释了其在胸痹心痛、心悸、眩晕、不寐、郁病中的应用,并对各医家基于“少阳主枢”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的思路与用药进行了归纳总结,阐明了“少阳主枢”理论在心系疾病中应用的本质是保证气血津液、阴阳水火顺利运行。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中所载:“故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矣,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只有气机正常流通枢转,机体才能中正平和,百病不生。

    2024年06期 v.26;No.242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山茱萸对神经、精神疾病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邹明月;王琪;周晓洁;张健;周妍妍;

    山茱萸是山茱萸属多年生落叶乔木或灌木植物干燥成熟的果肉。本草记载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缩尿、固精止血、敛汗固脱等功效。临床上常用来配伍治疗痴呆、健忘、痫病、郁症等疾病。现代化学研究表明,山茱萸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环烯醚萜类、多糖类、黄酮类、鞣质类、三萜类、芳香酚酸类等,经查阅文献发现山茱萸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痫、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性脑卒中、抑郁症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与减少Aβ沉积、抗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抗氧化应激、抗炎症反应、抗细胞自噬等有关。该文就山茱萸及其有效化学成分对神经、精神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山茱萸的药理研究及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v.26;No.242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9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 ]
  • 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探讨

    蒲文焱;姜之炎;

    腺样体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AH)是常见的儿童五官科疾病,多因过敏、反复感染等导致,久而失治可导致睡眠呼吸障碍、生长发育等问题。阐明AH的病因病机对提高中医临证辨治至关重要。该文系统总结近年来AH相关中医研究,在古代医家脾虚、痰湿、风热论治的基础上,将其病因病机进一步总结为脏腑虚损兼夹外邪、肺脾肾不足、痰湿阻窍、痰瘀互结等;总体而言,以虚为本、痰瘀为标。治疗上,以补虚泻实为主,或分期而治,或运脾补肺、清热化痰,化痰散瘀通窍贯穿始终,配合推拿、中药雾化、灼烙、熏鼻、雷火灸、点刺刮痧等特色外治,以期综合调理本虚标实之机。通过系统综述AH相关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现状,旨在加深中医治疗AH的认识与思考,为AH的中医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6期 v.26;No.242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1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儿童功能性便秘古今用药规律对比分析

    杨宇琳;李惠芳;王君;刘小琪;

    目的 对比分析古今中医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儿童FC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并整理《中华医典》、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治疗儿童FC的内服方剂,分别建立古今方药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对处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古方206首、药物149味,性味以苦寒为主,功效以泻下、理气为主。常用药对为郁李仁-大黄与芒硝-大黄。共纳入今方89首、药物107味,性味以甘温为主,功效以补虚、理气为主。常用药对为甘草、枳实-火麻仁。古今药物归经均以脾经、胃经、肺经、大肠经为主,涉及心经、肝经、肾经。均得到3对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古今医家均注重理气以恢复大肠传导功能,古方偏重泻实,今方偏重补虚。

    2024年06期 v.26;No.242 98-102+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温阳化气探讨艾灸调控线粒体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机制

    宫甜甜;高兵;王茎;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剥夺人类生命的主要环节,其临床病死率与复发率居高不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高危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其病因虚实夹杂,多见心气、心阳虚衰,兼有血瘀、痰湿阻滞。现代医学认为造成此病最主要的因素是原发性心肌损害。随着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发展趋势,气与线粒体被发现在微观层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艾灸作为传统疗法,可在肌表产生温热效应,助阳透皮化气,进而对线粒体产生影响,减轻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症状。因此,该文从气与线粒体内涵、本质出发,结合艾灸温阳化气的功效,探讨艾灸通过调控线粒体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深层机制。

    2024年06期 v.26;No.242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中医体质理论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潘玫竹;孙月敏;时静怡;苑玉坤;王晓燕;

    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体质类型相关,以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血瘀质为主,重视体质调理是中医防治该病的一种临床诊疗思路。穴位埋线作为治疗该病的特色疗法,通过补泻手法、线体种类规格及穴位特异性发挥补虚泻实、调和气血、调理脏腑的作用,进而减轻体质量、调理体质。文章通过系统梳理针灸治疗肥胖的古今文献,对中医体质与肥胖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穴位埋线影响体质及减肥效应的作用因素,根据患者体质差异探讨相应埋线治疗方案,以期为穴位埋线减肥开拓思路,提高减肥降脂的临床疗效,使辨体论治更好地应用和推广。

    2024年06期 v.26;No.242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下载次数:18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三棱-莪术药对在结直肠癌中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王婧;方晓艳;苗明三;张海波;张志强;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结直肠癌发病隐秘,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已发生转移,常规治疗手段对于延长结直肠癌转移患者生存率没有显著效果。探究治疗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以及研究新的靶点药物有望成为突破治疗进展、延长患者生存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中药是我国的宝贵资源,80%以上新药物的发现都来源于中药天然产物。中医药治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减少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改善术后不良症状。大量研究表明,三棱-莪术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潜力。该文从中医药学对结直肠癌的认识、三棱-莪术药对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三棱-莪术药对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6期 v.26;No.242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阴阳交感”及临床药理探讨“黄连-肉桂”对失眠的治疗

    姜雷;朱翠玲;吕贵英;岳朝冲;宋淼豫;

    药物配伍是中医的魂之所在,用药如用兵,善用方者,必善药之配伍,执简驭繁。失眠皆因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所致,而临床上心肾不交型失眠尤为多见。黄连,味苦性寒,有泻火之功,当属阴药;肉桂,味辛甘、性大热,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之功,当属阳药。“黄连-肉桂”配伍,交通心肾阴阳二气,可治阴阳失调、心肾不交所致失眠之症。“黄连-肉桂”联用效果更显著,一种可能是由于两药联用后会使有效成分的溶出率更高,还有一种可能是会增多或抑制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探讨“黄连-肉桂”所体现的阴阳交感的中医思想,不仅可以为治疗阴阳失调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以通过现代药理研究预测出治疗失眠的新机制,并通过实验进行药效验证,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打开新思路。

    2024年06期 v.26;No.242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痛泻要方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泽伦;许二平;王晓鸽;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其发病机制可涉及心理、社会环境因素、肠道菌群紊乱、内脏高敏感等,其中内脏高敏感是IBS-D的核心发病机制之一。中医认为IBS-D属于“腹痛”“泄泻”等范畴,病位在肝、脾,病机为肝郁脾虚,治法当以疏肝健脾,代表方剂痛泻要方可通过调节内脏高敏感有效改善IBS-D患者腹痛、腹泻的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活化、维持肠-脑轴稳态、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兴奋性、优化肠道菌群结构、调控细胞自噬与凋亡、抑制炎症因子等作用实现的。痛泻要方可对内脏高敏感产生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阐述明确,还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故该文将综述近年来痛泻要方调控IBS-D内脏高敏感的作用机制,以期提供相关参考和新思路。

    2024年06期 v.26;No.242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脑肠轴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作用机制

    吴丽萍;王清碧;姚春;文晓东;汤咏婷;

    脑卒中后失眠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卒中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浅而易醒、醒而难寐等,该病得不到有效治疗不仅会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进程,也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具有不良反应多、易产生耐药性、容易复发等局限性,而针灸作为一种外治疗法具有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临床广泛关注。脑肠轴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调节通道。该文通过梳理脑卒中后失眠的发病机制、脑肠轴对脑卒中后失眠的影响,从针灸调节肠道菌群、脑肠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角度出发,探讨针灸通过调控脑肠轴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提供理论参考。

    2024年06期 v.26;No.242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下载次数:2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从象思维论生脉散防治糖尿病心肌病

    唐雨;王卫;王丽娜;田硕;王芙蓉;

    “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隐喻的一部分与中医学发展的进程相伴相随,具有哲学和科学的双重内涵。中医借助“象思维”对诸病临床特征进行“观物取象”“取象比类”,从而辨证治病“立象尽意”。该文通过梳理象思维与中医学的关系引出象思维视角下对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分别从肺、肝、脾3个方面阐述中医病机及相关意象。生脉散其功用主治与糖尿病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相契合,相关中医药研究已日臻完善,因此尝试借用象思维这一工具模型探讨人参、麦冬、五味子各自的药类法象。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大量文献报道也为生脉散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可行性提供了丰富而又充分的证据。通过回溯传统象思维方式以期更好地梳理认识糖尿病心肌病,从而为其防治提供新的切入点。

    2024年06期 v.26;No.242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胆南星炮制工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袁怡菁;王秋红;

    为进一步优化胆南星炮制工艺,开发胆南星临床应用,在查阅了历代本草古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各省中药炮制规范等相关书籍,结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其中所载有关胆南星的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胆南星传统炮制方法为发酵法、混合蒸制法及复制法,现代出现了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发酵的方法。胆南星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胆汁酸类等,具有解热抗炎、抗惊厥、镇痛、祛痰等药理作用。由于胆汁来源和炮制方法的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有明显的区别,通过比较不同炮制方法、不同炮制条件下胆南星活性成分、药效学变化,为后续胆南星炮制工艺优化及其开发利用提供文献依据。

    2024年06期 v.26;No.242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1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三七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毛美玲;张鼎;闫咏梅;徐冰;贾妮;谢福恒;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动脉内膜异常沉积日久所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机复杂、治疗周期长久,是临床需要重点解决的重点疾病之一。其病理机制涉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内皮损伤、血管内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异常、氧化应激加剧、自噬稳态失衡等,而当前对中药三七有效成分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其富含多种皂苷类和非皂苷类有效化学成分,能够综合调理多方面的通路、分子机制,达到减轻炎症反应和内皮损伤,恢复正常脂质代谢、重新调整自噬稳态等的平衡,抑制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最终达到预防和治疗AS的目的。鉴于三七在抗AS中的重要作用,该文就三七及其有效成分对AS保护作用的体内外等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辨证治疗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2024年06期 v.26;No.242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9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刮痧疗法在临床观察研究方面现状、热点与前沿——基于CNKI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唐红;李和伟;

    目的 基于CiteSpace软件对刮痧疗法在临床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刮痧疗法在临床研究方面的现状、热点与前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自建库以来至2023年5月15日收录的与刮痧疗法在临床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将文献合并去重后,运用CiteSpace(6.1.R6)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最终纳入957篇文献,刮痧疗法在临床观察方面的年度发文量呈总体上升趋势。各作者的发文量普遍不高,安红丽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7篇,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为2篇,核心作者共148人。湖南中医药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共发文15篇。关键词频数排名靠前且具有较高中心性的关键词依次为刮痧治疗(1.05)、刮痧(0.38)、临床观察(0.11)、颈椎病(0.09)、针刺(0.05)、循经刮痧(0.05)、临床研究(0.05)、刮搓疗法(0.05)、肩周炎(0.04)、黄褐斑(0.04)、电针(0.04);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了11个代表性聚类;关键词突现分析提示失眠和疼痛方向的研究在近年受到的关注显著提升。结论 有关刮痧疗法在临床观察方面的研究整体呈增长趋势;刮痧疗法在临床观察方面的研究最早集中在肩周炎,且持续至现在,仍是研究的重点;以刮痧疗法治疗失眠、疼痛方面的病种、“耳穴压豆”联合刮痧的治疗方法以及“铜砭刮痧”“温通刮痧”等流派的选择为该领域当前研究热点以及研究前沿。

    2024年06期 v.26;No.242 14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5K]
    [下载次数:1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冬虫夏草治疗糖尿病肾病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马佳颖;杨小慧;彭苗;刘春莹;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控制原发病,延缓肾脏进展,当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时仅能依靠肾脏替代治疗。而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确有疗效,可延缓疾病进展,以冬虫夏草为主要活性成分的中成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面取得显著优势,具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的功效,其药用历史悠久且作用广泛。多项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冬虫夏草中通过虫草多糖、核苷、麦角甾醇等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肾病。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冬虫夏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从抗氧化应激、降低血糖、抗炎、抗纤维化、调节巨噬细胞活性、调节自噬作用等方面展开综述,明确冬虫夏草治疗该病的主要成分及相关信号通路,为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v.26;No.242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下载次数:1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鹿茸治疗精神及神经性疾病疗效及机制研究进展

    王仪;吕征;邵学坤;杜海涛;董丽敏;王琳;王平;

    鹿茸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骨损伤、抗神经疾病和免疫调节等各种生物学特性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精神及神经性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对如轻度认知障碍、缺血性脑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及神经损伤等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该文综述了鹿茸及鹿茸多肽治疗精神及神经性疾病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其干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发现鹿茸及其成分可以有效改善轻度认知障碍、抑制神经损伤、减轻缺血性脑病、缓解阿尔茨海默病、改善帕金森病,并显著减少抑郁样行为和保护神经元,其调控机制可能涉及抗炎、抗氧化、细胞焦亡、Rho/ROCK通路、Akt/mTOR信号、Nrf-2/HO-1/NF-κB通路等多种途径。该文的整理分析为拓宽鹿茸的应用和发掘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并揭示一种潜在的治疗药物。

    2024年06期 v.26;No.242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以痛为输”探讨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镇痛效应机制

    马俊杰;胡哲;陈怡然;刘玉丽;王树东;张淑慧;于嘉祥;李冰倩;姚远;王列;马铁明;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已成为一种全球多发病,疼痛是MPS患者最常见的主诉症状。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实质为挛缩的肌小节,利用体格检查或生物化学检测可以确定MTrPs在骨骼肌中的位置,它是引发肌肉紧绷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亦为肌骨疼痛疾病尤其是MPS的有效治疗部位。这与《灵枢·经筋》“以痛为输”理论高度契合。“以痛为输”重点关注患者软组织损伤的疼痛部位和医者触诊到的压痛点,是针刺治疗经筋病的基本取穴原则,已被沿用二千余年,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已开展大量研究探查针刺MTrPs治疗MPS作用机制,基于其与“以痛为输”的相似性,该文就MTrPs实质、MPS疼痛发病机制及针刺MTrPs治疗MPS抗炎镇痛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丰富“以痛为输”理论的科学内涵。

    2024年06期 v.26;No.242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5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决明子本草考证

    翟俊杰;郭梦茹;蒋倩倩;胡婷婷;张妍;孟祥松;

    决明子为临床常用清热药,应用广泛,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内服可润肠通便、清肝明目,外用可治肿毒、癣疾。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发现,决明子名称较多,有“决明子”“草决明子”“马蹄决明”“羊明”等;自古在安徽、广东、四川、广西、陕西、山西等地均有种植,与今决明子国内主产区一致;从品种而言,东汉至清代多数古籍记载决明子的基源植物有钝叶决明或小决明和望江南,近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本草》记载决明子的基源植物只有钝叶决明或小决明,没有望江南;古籍记载决明子的常见炮制方法有打碎或炒,如“打碎”“捣碎”“劈破研碎”“研”“炒”“微炒”“炒熟”,唐代的醋制法、宋代的火炙法均未见沿用,明代创酒制法见清代沿用;与古本草相比,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未记载其性平,归肾、胆经的内容,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其性味归经的记载是在历代本草的基础上有选择地继承;此外,系统整理了历代本草与方书中决明子的功效主治、采收及鉴别,并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以期为决明子资源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4年06期 v.26;No.242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下载次数:1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纤维环损伤法复制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及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进展

    龙科章;姚啸生;崔海舰;戚晓楠;刘玉龙;

    中医药在治疗椎间盘退变所致腰痛疾病中有广泛的应用。为了研究其治疗机制,建立符合疾病发展规律的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目前,用于椎间盘退变研究的动物模型可根据造模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发模型、化学损伤模型、应力改变模型、脊柱失稳模型、结构损伤模型等。其中,结构损伤模型中的纤维环损伤法所构建的动物模型具有成模率稳定、模型可靠、椎间盘退变进展缓慢等优点,因此较适合作为中医药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然而,目前该造模方式存在损伤器具不统一、进针角度、留针时间以及针刺次数不一致等问题。该文综述了纤维环损伤法构建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机制假设、动物选择、复制方法比较、观察指标以及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旨在为后续相关中医药机制研究提供可行的造模方案参考。

    2024年06期 v.26;No.242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及对ICI-Q-SF评分和盆底肌表面电信号的影响

    刘婷婷;林椠;杜林山;杜美容;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PSUI)的疗效及对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of the International Incontinence Advisory Committee,ICI-Q-SF)评分和盆底肌表面电信号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PSUI患者2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32)和研究组(n=132),对照组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研究组采取针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漏尿量、盆底功能、肌力、肌纤维疲劳度、ICI-Q-SF得分、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尿动力学水平[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最大尿流率(MFR)、达峰时间(Tmax)、咳嗽点膀胱内压(CLPP)]。采用GEE模型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ICI-Q-SF评分和盆底肌表面电信号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4%,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6周、8周后两组患者阴道收缩压、静息压、盆底肌表面电信号水平(活力)及尿动力学水平均有显著升高,而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度、漏尿量、ICI-Q-SF评分、盆底肌表面电信号水平(峰值)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6周、8周后,研究组盆底肌力情况及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GEE模型结果显示,治疗时间、治疗方案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在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ICI-Q-SF评分和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应用价值较高。

    2024年06期 v.26;No.242 176-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结节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法研究进展

    李雨竹;石倩玮;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疾病高发,该病是由甲状腺细胞的局部异常生长而引起的散在病变,中医称其为“瘿病”。其现代医学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雌激素的增殖效应、肥胖、糖尿病、遗传基因等因素有关。中医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三大类,分别对应囊性结节、增生性结节、甲状腺结节伴乳腺结节。在临床治疗方面,中医根据体质辨识,发现甲状腺结节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为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可采用疏肝解郁、温阳补气、调补冲任等方法辨证论治。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主要有外源性补充左旋甲状腺素、甲状腺切除术、微波及射频消融等。探索现代中西医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作者从多方面对甲状腺结节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结节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v.26;No.242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下载次数:20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卫气营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卢义;卢成林;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因其病情反复发作,疾病后期可发展为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明显增加了胃癌的发病风险。现代医学对该病暂无有效的治疗,临床上主要以定期复查胃镜为主。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阶段,积极利用中药干预,既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降低癌变的风险。该文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从卫气营血辨证思路进行研究,从疾病的病变部位、层次、病程发展趋势及传遍规律等方面进行讨论,得出该病的无症状期,病变以卫分证、气分证为主,以正虚为主;急性期症状明显时,病变以营分证、血分证为主,以邪实为主。再从卫气营血角度进行论治,探讨该理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的运用,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2024年06期 v.26;No.242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眼针疗法影响脑血流量机制探讨

    刘雯君;王鹏琴;

    该文为探究眼针疗法对增加脑血流量产生作用的机制,首先从眼针针刺的范围、针刺的深度和可能涉及到的解剖结构,以查阅书籍、文献的方式归纳眼针穴区内的这些解剖结构,包括神经、动静脉、肌肉,探索这些结构的作用,并着重阐述这些结构通过眼针针刺后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脑血流量的。经过文献检索,文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机制:即自动调节机制、化学调节机制、神经元调节机制、血管内皮细胞调节机制等能够增加脑血流量的机制,阐明了眼针疗法可能是从这些方面途径来提高大脑血流量的。其中的神经元调节机制更值得关注,并对神经血管耦合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其可能是眼针疗法调节脑血流量的直接作用机制,值得日后进一步探索。

    2024年06期 v.26;No.242 190-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颈椎病不同证候椎动脉PSV特点及相关性研究

    周鑫淼;叶超;陈婧;甄鹏超;董敏;牟明威;

    目的 研究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不同证候患者椎动脉(vertebral artey,V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特点及与证候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测定68例颈椎病不同证候患者的双侧椎动脉超声PSV数值与中医证候评分,分析不同证候患者双侧椎动脉超声PSV数值特点,并对双侧椎动脉超声PSV数值与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组患者双侧椎动脉超声PSV数值均低于颈椎病气血不足证组患者(左侧:P<0.01;右侧:P<0.05)。(2)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双侧椎动脉超声PSV数值相比较呈负相关(左侧:r=-0.355,P=0.034;右侧:r=-0.390,P=0.019);颈椎病气血不足证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双侧椎动脉超声PSV数值相比较呈负相关(左侧:r=-0.641,P<0.01;右侧:r=-0.768,P<0.01)。结论 颈椎病患者不同证候患者双侧椎动脉PSV数值特点不同,与中医证候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椎动脉超声PSV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医证候的差异与程度。

    2024年06期 v.26;No.242 194-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研究及督脉火龙灸联合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5-HT水平和抑郁状况影响

    乔善鑫;郝蔷薇;陈培峰;魏海燕;徐萌;武力栋;马亚琴;

    目的 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及督脉火龙灸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和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7月于内蒙古包钢医院就诊诊断为抑郁症的216例患者。运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216例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研究以获得抑郁症主要中医证型分类的及分布规律。再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16例患者分为两组,督脉火龙灸联合经颅磁刺激组(n=90)和经颅磁刺激组(n=126),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血清5-HT水平、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表(S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等。采用广义评估方程评价两种干预方式对患者SDS、SAS评分和血清5-HT水平的影响。结果 抑郁症的中医症状分布频率≥50%,分别为情志抑郁、失眠、头晕、多思多虑、胸闷、善悲易哭、神疲、心神不定、舌质红、舌质淡、舌苔白、舌苔薄和乏力,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情志抑郁,占比94.44%。通过因子分析对抑郁症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抑郁症主要病性证素是火热、气郁、气滞、气虚、阳亢、血瘀,主要病位证素是心、肝、脾、肾。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主要病性证素是火热、气郁、气滞、气虚、血瘀,主要病位证素是心、肝、脾、肾。治疗8周后,与经颅磁刺激组比较,督脉火龙灸联合经颅磁刺激组治疗总有效率(92.22%vs 76.98%),5-HT[(19.75±5.18)ng/mL vs(17.31±5.46)ng/mL]、生活质量评分[情感职能:(89.26±2.78)分vs(79.85±3.45)分、生理职能:(88.75±2.36)分vs(80.85±2.37)分、社会功能:(88.47±3.57)分vs(79.57±2.37)分、活力指数:(86.85±3.58)分vs(78.64±3.09)分]明显升高,而SDS评分[(36.18±5.67)分vs(46.38±5.64)分]、SAS评分[(36.75±6.36)分vs(43.85±5.37)分]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经颅磁刺激组比较,督脉火龙灸联合经颅磁刺激组的血清5-HT水平更高,而SDS、SAS评分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能够客观地分析出抑郁症的中医证型分类及分布规律。督脉火龙灸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血清5-HT水平和生活质量,疗效明显优于经颅磁刺激治疗,应用价值高。

    2024年06期 v.26;No.242 200-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下载次数: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股神经和髂筋膜阻滞联合针灸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镇痛效果观察

    陈霞;郭宗锋;董庭瑄;杨小林;

    目的 探索针灸联合股神经和髂筋膜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患者疼痛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2021年2月1日—2023年6月30日在海安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FNF老年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阻滞和髂筋膜阻滞,观察组患者在股神经和髂筋膜的基础上予以针灸镇痛。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认知功能(空间认知能力、工作记忆能力、简单计算能力、图片识别能力)、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完全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完全运动阻滞时间)、术后髋关节屈曲角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VAS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 d和术后3 d,观察组患者在静息时和功能锻炼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认知功能。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空间认知能力评分、工作记忆能力评分、简单计算能力评分、图片识别能力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空间认知能力评分、工作记忆能力评分、简单计算能力评分、图片识别能力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阻滞起效时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达到完全感觉阻滞时间、完全运动阻滞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4)术后髋关节屈曲角度。术后1 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关节屈曲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 d,观察组患者关节屈曲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5)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患者补救镇痛、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头晕、呕吐、神经损伤等方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股神经和髂筋膜阻滞可以有效缓解FNF老年患者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保护患者认知功能,降低谵妄发生率。

    2024年06期 v.26;No.242 20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廷英挑治法治疗乳腺结节疗效观察

    王濛濛;张雪莉;王新伟;张云舒;廖宁;江红;

    目的 观察郭廷英挑治法治疗乳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乳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挑治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级指数评分(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现在疼痛状况评分(PPI评分)及彩超结节最大直径变化,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乳腺结节患者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及彩超结节最大直径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挑治组总有效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郭廷英挑治法可显著改善乳腺结节患者乳房疼痛状况,调节患者不良情绪,缩小乳腺结节最大直径。

    2024年06期 v.26;No.242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下载次数: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影像学、炎症因子特征研究

    金万清;韩杰;任国武;谢小中;彭清林;杨凌;吴钰坤;

    目的 探讨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与非肝肾亏虚型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差异性。方法 收集66例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肾亏虚组(观察组)和非肝肾亏虚型组(对照组),每组33例。分析比较肝肾亏虚证与非肝肾亏虚证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1)MRI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关节软骨损伤和关节面磨损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积液、关节游离体等改变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以及两组KOA患者的软骨损伤与关节面磨损评分均呈正相关性,分别为r=0.862 6,P<0.05;r=0.366 5,P<0.05;r=0.401 0,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骨损伤、关节面磨损可能是肝肾亏虚型KOA患者的MRI典型征象。肝肾亏虚型KOA患者关节液炎症因子降低,说明有其他的损伤机制存在,其中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4年06期 v.26;No.242 214-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1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