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宏博;杨雪松;杨坤芬;柳启涛;张智诚;廖文平;史新辉;谭莹;王京昆;
目的 观察紫连膏经破损皮肤家兔重复给药4周的全身毒性反应特征及严重程度,推测其可能作用的靶器官/靶组织,并为临床对破损皮肤用药安全及不良反应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为4组,即辅料对照组和紫连膏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经1000目砂纸摩擦破损后,各组每次分别以50.0、15.0(临床拟用剂量)、32.5和50.0 mg/cm2(临床最大拟用剂量)单位面积容量给予白凡士林及相应的紫连膏,每天给予2次,间隔(4.0±0.5)h,连续给药4周。每次给药后,即刻连续观察动物症状反应1 h,并于每次擦除受试物0.5 h后,再观察给药局部皮肤刺激性反应情况1次。给药结束,恢复观察4周。实验期间,评价动物摄食,检查动物体质量、体温、心电、血常规、血清生化及电解质等指标变化情况。末次给药后和恢复期结束系统解剖,观察各动物组织、器官的体积、颜色、质地、质量等异常情况,并进行胸骨骨髓象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给药期间,紫连膏各剂量组动物均出现红斑或/和水肿刺激反应症状,从动物出现刺激反应症状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上看,具有随着剂量增加和给药时间的持续随之增加的趋势。各剂量组通过皮肤刺激强度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均已达到轻度刺激。同时,与辅料对照组比较,可见GLU表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变化,APTT和LDH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变化,且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其中紫连膏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APTT、LDH,以及紫连膏高剂量组GLU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停药4周,可恢复正常。结论 紫连膏长期使用对破损的家兔皮肤具有一定刺激性,且同时可导致凝血和LDH、GLU指标的变化,可为破损皮肤的临床用药安全及不良反应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05期 v.25;No.229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丰;李娜;修琳琳;柳海艳;陈绍红;霍敏;贺佳;李慕云;任彧娜;钟赣生;
目的 探究海藻玉壶汤中甘草不同品种与海藻配伍不同剂量条件下对甲状腺肿大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为研究十八反配伍禁忌实质奠定科学依据。方法 18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15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优甲乐组),海藻玉壶汤胀果甘草高、中、低剂量组(胀高组、胀中组、胀低组),海藻玉壶汤乌拉尔甘草高、中、低剂量组(乌高组、乌中组、乌低组),海藻玉壶汤光果甘草高、中、低剂量组(光高组、光中组、光低组)。采用丙硫氧嘧啶灌胃复制大鼠甲状腺肿大模型,优甲乐为阳性对照,检测大鼠肝、肾功能血清相关指标及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P、ALB、GLB、A/G、ALT、AST、ALP、UREA、Cr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大鼠肝脏组织结构正常,肾脏组织可见微小病变。与空白组比较,乌高组、乌中组大鼠血清TP水平显著升高(P<0.05),胀低组血清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光镜下各中药组大鼠肝脏组织结构正常。与空白组比较,胀低组、乌高组、乌中组、光中组、光低组大鼠血清UREA、Cr水平显著升高(P<0.05),光高组大鼠血清Cr水平显著升高(P<0.05);光镜下各中药组大鼠肾脏组织可见微小病变,但与模型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海藻玉壶汤中甘草不同品种与海藻配伍不同剂量条件下均未表现出肝毒性。胀低组、乌高组、乌中组、光高组、光中组、光低组对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2023年05期 v.25;No.229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颖;黄奡;宫成军;张兰;
目的 基于Klotho/NF-κB信号通路探讨中药复方益肾康保护肾脏的疗效机制。方法 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3 mg/kg)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6只)、厄贝沙坦组(15只)、益肾康组(15只)。干预4周后,收集尿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CR)。干预8周后,测量大鼠体质量、血糖,留取尿液、血液及肾脏。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UACR、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NAG)、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RBP),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18的水平,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Klotho蛋白、NF-κB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IHC)染色观察肾脏Klotho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减慢(P<0.01),血糖明显升高(P<0.01),UACR、尿NAG、尿RBP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β、IL-18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空泡变性;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增宽,肾小管间质轻度纤维化;IHC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Klotho蛋白在肾小管表达明显,模型组大鼠Klotho蛋白表达下降(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Klotho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肾康可明显升高模型大鼠体质量,降低大鼠血糖、UACR、尿NAG、尿RBP以及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18水平(P<0.01),上调肾脏组织Klotho蛋白表达,下调NF-κB蛋白表达,减轻DM大鼠肾脏损伤。结论 中药复方益肾康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其机制与上调Klotho蛋白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2023年05期 v.25;No.229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7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唐娟;李琴;刘娣佳;陈际宇;杜鹏;何艳;
目的 探讨飞龙掌血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及其对心血管损伤的调节和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联合维生素D3和L-甲硫氨酸建立AS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飞龙掌血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阳性药)。于给药后第8周,对各组大鼠体质量、血脂水平、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脂质氧化(MDA)、钙离子(Ca~(2+))、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主动脉和肝脏的病理及脂质沉积进行检测来探讨飞龙掌血对AS大鼠的影响。结果 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飞龙掌血提取物能一定程度降低AS大鼠的体质量,降低AS大鼠血清中的血脂水平,降低AST、ALT、MDA、Ca~(2+)、ox-LDL、sLOX-1和MCP-1的含量,能改善血管动脉壁的结构紊乱、纹理不清和肝细胞脂肪变性情况,减轻大鼠主动脉和肝脏组织中脂质沉积。结论 飞龙掌血提取物可通过调节血脂水平和脂质代谢紊乱、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血管钙化和调控oxLDL/LOX-1信号通路多个途径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病理状况,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为进一步探讨飞龙掌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3年05期 v.25;No.229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有为;李小宏;李凯;
目的 观察当归拈痛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大鼠软骨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雄性大鼠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10)与造模组(n=40),通过木瓜蛋白酶关节腔内注射法建立KOA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当归拈痛汤组(低、中、高剂量,n=10)。当归拈痛汤组分别按照低剂量6.5 g/kg、中剂量13.0 g/kg、高剂量26.0 g/kg的药量进行灌胃,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1个月。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双侧膝关节直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膝关节软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与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给药期间对照组大鼠未见膝关节肿胀,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双侧膝关节直径显著增加,采用中、高剂量当归拈痛汤治疗后大鼠膝关节直径显著缩短(P<0.05);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局部裂隙缺损,采用中、高剂量当归拈痛汤治疗后大鼠膝关节软骨局部裂隙缺损症状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PERK、Bip、Caspase-9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采用当归拈痛汤治疗可以下调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PERK、Bip、Caspase-9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中、高剂量当归拈痛汤组大鼠以上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归拈痛汤可以有效减轻KOA大鼠膝关节肿胀程度,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减轻软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ERK/Bip通路,下调PERK、Bip、Caspase-9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2023年05期 v.25;No.229 34-38+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7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萌;李盼盼;韩行;张林;谢鑫;张红梅;卢健;
目的 探究补肾健脾活血方对废用性肌萎缩的影响及过程中肌蛋白合成与分解机制。方法 选取40只2月龄雌性大鼠,分为5组:空白组(A)、造模组(B)、低药量组(C)、中药量组(D)、高药量组(E),每组8只。除A组自由活动外,其余4组按照尾部悬吊法进行造模。C、D、E组给予不同剂量补肾健脾活血汤干预,A、B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给药28 d后处死大鼠,称重比目鱼肌,测量湿重/体质量比。采用HE染色法对比目鱼肌肌肉组织形态与细胞核聚集状态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ELISA检测补肾健脾活血方对血清中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的干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补肾健脾活血方对比目鱼肌肌肉组织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AKT)、SMAD蛋白3(Smad3)、叉头蛋白转录因子(FOXO1)、肌萎缩F-box蛋白(MAFbx)、肌环指蛋白-1(MuRF1)蛋白表达的干预情况。结果 形态学观察显示,同A组相比,B组大鼠比目鱼肌湿重/体质量比值显著降低(P<0.01),肌纤维横截面明显减少,肌纤维密度明显增加,肌纤维间筋膜横截面明显增加,肌束间筋膜横截面明显减少,细胞核高度聚集;同B组比较,C、D、E组肌肉湿重/体质量比值有所上升(P<0.05),肌纤维横截面明显增加,肌纤维密度明显降低,肌束间筋膜横截面显著增加,核聚集程度降低;同D组比较,C组和E组肌肉湿重/体质量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伴随药物浓度的增加,C、D、E组肌肉湿重/体质量比值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且肌纤维横截面逐渐增大,肌纤维密度逐渐减小,肌束间筋膜横截面增加逐渐显著,核聚集减少逐渐显著。ELISA检测发现,同A组相比,B组大鼠血清中的MSTN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B组相比,C组MSTN水平下降(P<0.05),D、E组MSTN水平明显下降(P<0.01);同D组比较,C、E组MSTN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同A组相比,B组大鼠体内Smad3、Akt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FOXO1、MuRF1、MAFbx表达增加(P<0.05);同B组比较,C、D、E组AKT表达均有所增加(P<0.05),FOXO1、MuRF1、MAFbx表达均减少(P<0.05),但C组Smad3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D组和E组Smad3表达明显增加(P<0.01);同D组比较,C组Smad3、AKT、MuRF1表达减少(P<0.01),FOXO1与MAFbx表达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Smad3、MuRF1表达明显增加(P<0.01),AKT、FOXO1、MAFbx表达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健脾活血方可以调控肌蛋白合成与分解,对废用性肌萎缩起到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myostatin信号通路以及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相关。
2023年05期 v.25;No.229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科婷;胡波;陈新胜;
目的 观察加味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地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加味白头翁汤组、SASP组,每组15只。采用免疫复合法造模后,加味白头翁汤组和SASP组分别给予加味白头翁汤和美沙拉嗪颗粒灌胃治疗,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状况并计算DAI评分。灌胃2周后,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5、IL-10水平,观察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大鼠DAI评分明显升高,血清IL-5增加,IL-10下降,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增加(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味白头翁汤能明显改善UC大鼠炎症程度,DAI评分及组织学损伤评分明显改善,血清IL-5下降,IL-10上调(均P<0.05);与SASP组相比,加味白头翁汤组大鼠DAI评分、组织学损伤评分及血清IL-5、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白头翁汤能抑制UC的炎性浸润,促进结肠黏膜的修复,调节肠道免疫,从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
2023年05期 v.25;No.229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志丹;张静生;杨关林;闵冬雨;张杰;乔文军;崔高翔;李兆卿;赵曦彤;侯思怡;郭雪峰;
张静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国医大师,首批全国名中医。擅长治疗冠心病,形成自己独到的治疗理念,认为气阴两虚是冠心病发病的始动因素,心脉瘀阻是贯穿冠心病全过程的病理基础。气虚、阴虚是本,气滞痰浊血瘀是标。故用益气养阴、扶正祛邪之法,可通心阳,益心气,血脉得以通行;养阴补血以充盈脉络,达到益气养阴通阳化瘀之目的。故以丹参生脉饮为基础方,辨证加减化裁治疗冠心病。丹参生脉饮由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丹参4味药组成,由生脉饮易人参为太子参、加丹参组成的基本方,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功能。临床应用时,需结合病机,根据冠心病患者具体临床表现,结合胸痛、后背痛、高血压、心衰等症状或合并症,加入常用药对或药物组合应用。由于冠心病患者老年人较多、病程较长,丹参生脉饮方较柔和,长期服用较为适合。
2023年05期 v.25;No.22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伟;卢秉久;张艳;何佳;刘悦;张瀚文;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属于中医“肝癖”“积聚”等疾病范畴。文章以黄帝内经“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理论为指导,深入阐释其理论钩玄,援物比类,据象而思,认为川海激活赖九窍注之气,海纳百川功在运抵肠胃,川海相通反映疾病传变,并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研究辨析MAFLD的发病机制,指出临证应逆疾病形成的途径分层梳理辨治,采取“洁流”“复旧”“澄源”的治疗策略,着重缓和胃肠以祛瘀源,固本善后以复川海之功,疾病当愈,为中医辨证论治MAFLD拓宽治疗思路,并提供理论支持。
2023年05期 v.25;No.229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誉儒;庞立健;王亚勤;李英杰;王琳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常见肺部疾病,在干预和治疗上都面临着巨大难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与生活质量。目前现代医学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虽可使其短期缓解,但长期治疗效果差。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以治未病、顺应天时、循经取穴及药物透穴等为理论基础,于阳气最为旺盛的三伏天,根据患者证型,结合特定穴位、药物进行贴敷治疗,扶正固本,驱除外邪,调和阴阳,以减少COPD的发病程度及频率。文章基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等病理基础,结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中医理论基础,阐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COPD急性发作的思路和方法,探讨穴位贴敷治疗COPD的优势。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COPD急性发作,以“治未病”为切入点,分别对未病、已病及瘥后3个阶段进行干预。未病着重预防COPD发生,应结合体质辨识及地理差异,治疗上以增强正气、调和阴阳为主;已病着重预防COPD发作,取穴用药应结合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瘥后着重预防复发,治疗上以扶正固本为主,兼以化痰祛瘀。
2023年05期 v.25;No.229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翠;惠波波;王苗;王珍;党星星;王渊;杨志宏;杨海侠;韩祖成;
目的 观察“五联一体”综合康复方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观察组(陕西省中医医院)、对照组(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0例,每组患者数为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血管病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常规康复治疗,1次/d,共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五联一体”综合方案,1次/d,共治疗3个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中风病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变化,评价“五联一体”综合康复方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anki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证候要素诊断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取“五联一体”综合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2023年05期 v.25;No.229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侯贺祥;廖国龙;李浩;余京飞;吴嘉瑞;马星光;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荨麻疹的用药规律,并深入探究核心中药成分作用荨麻疹疾病的靶点等,为荨麻疹的临床诊疗以及专利研究供应一定的参考。方法 基于中国专利公布公告平台,检索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复方专利,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IBM SPSS Statistics 22.0、IBM SPSS Modeler 18.0、R语言、Cytoscape、String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进行频次统计、功效分析、四气五味分析、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绘制荨麻疹疾病靶点Venn图、成分靶点网络关系图、蛋白互作网络(PPI)等。结果 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350首中药复方,721味中药,中药使用总频次为4515次,筛选出使用频次≥35次的中药,共29味,其中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肝、肺、脾、胃经,应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网络关系图挖掘出甘草、防风、荆芥3味核心中药,共获得117种主要成分,223个作用基因,荨麻疹疾病的575个基因,72个3味核心中药治疗荨麻疹疾病的靶点基因,作用较为显著的基因靶点蛋白包括PTGS2、HSP90AA1、NOS2等,作用基因较多的中药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木犀草素(luteolin)、山柰酚(kaempferol)等。结论 防风、甘草、荆芥可以通过多种成分、靶点、通路治疗荨麻疹,具体效果还需实验佐证。
2023年05期 v.25;No.229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6K] [下载次数:10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孟岩;吴威;王诗瑶;秦静琪;曹珊;都梦岩;杨关林;张会永;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导致心脏发生炎性反应的最常见疾病,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西医在治疗冠心病上常用西药和手术治疗,但长期服用西药会使身体产生耐药性,提高疾病复发风险,而且手术中的常规血管造影对患者身体辐射较大,与西医不同,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具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同时可以降低造影剂引起患者的肾毒性与相关病死率。相关研究证实,一些中药复方、单味药及中药单体可以通过调控NF-κB、PI3K/Akt、p38 MAPK、TLR4、Notch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作用到如NF-κB、IL-6、IL-8、PI3K、Akt、P38 MAPK、TLR4、Notch1等靶点,降低炎症反应,增加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等,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因此文章对中药通过调控NF-κB、PI3K/Akt、p38 MAPK、TLR4、Notch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对中医药靶向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持。
2023年05期 v.25;No.229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10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赫俊杰;吴晓燕;阎星旭;孙思彤;张芳芳;王曼姝;许妍妍;李遇伯;
两面针是广西道地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的功效,为临床常用中药。两面针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越来越多含两面针的中医药处方制剂被广泛应用。从两面针药味出发,分析了两面针药味与传统功效的联系,并将中药传统与现代研究相联系,基于功效对两面针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合相关临床研究,对含两面针处方制剂的主治疾病进行分类频次占比统计分析,形成两面针“药味-功效-药理作用-主治疾病-处方制剂”的对应关联,以期为两面针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2023年05期 v.25;No.229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郭雅雯;芮琛;王丽;张雯雯;李雪;黄石娇;王凌;
在现代生活中,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情绪稳定以及工作水平。使用西药治疗失眠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但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如焦虑抑郁状态、药物成瘾等,因此不能进行长期口服药物治疗。而中医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在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在古代就已经有医家对失眠有极具特色的辨证认识及治疗理念,包括从调节阴阳平衡、营卫协调、气血充盈等方面治疗失眠。这种认识及治疗理念发展到今天,现代医者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用中药、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方法治疗失眠。在中医治疗下,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其经济适用性高,简便易操作,推广度更高,患者普遍接受度高。因此作者通过对近几年相关文献的梳理及归纳,为中医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05期 v.25;No.229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下载次数:5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2 ] - 柴金秀;张禹;吕永旭;徐冰;
偏头痛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搏动性、原发性的头痛病,多一侧起病,重者可致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是目前治疗的一大难点。中医治疗偏头痛既可以改善疾病的症状,还可以祛除疾病的根源,具有多目标、多途径的特点。通过对治疗偏头痛的古今医案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医治疗主要采取祛瘀、平肝阳、补虚三种治疗策略。其中化瘀方中大多含有川芎,发现川芎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镇静,镇痛,清除氧自由基,同时也发现含有川芎的药对居于偏头痛治疗使用药对之首。川芎是临床上治疗头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用药频率最高的单味中药之一。该文对川芎治疗偏头痛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川芎临床治疗和预防偏头痛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并对川芎的有效成分现代研究进行归纳梳理。结果发现川芎治疗偏头痛的药理机制包括抑制氧自由基活性,减轻炎症反应;抗神经元凋亡,保护脑神经;调节神经递质,降低痛阈值;抗血小板聚集;调肠道菌群等。
2023年05期 v.25;No.229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1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李玉才;王群;张维亮;迟永良;田晨羲;刘慧;
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PGD)是手术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便秘、恶心呕吐,甚至通过脑肠轴影响认知功能等。PGD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认为PGD与患者自身“本虚”和手术“外邪”侵扰有关。西医则认为手术创伤、炎症反应、胃肠激素水平紊乱、微生物菌群失衡等都可影响胃肠功能,进而造成PGD。该文就针刺改善PGD的调节炎症因子,改善胃肠道激素分泌,刺激迷走神经调节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机制进行总结说明,旨在为临床针刺干预PGD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05期 v.25;No.229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下载次数:8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史宝瑞;程美佳;袁常斌;刘勇明;谢思梦;鞠业涛;程岩岩;于艳;张会永;杨关林;祁东风;闵冬雨;
阿尔兹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发病特征以认知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开心散作为益智健脑代表方剂,契合AD的中医病机。开心散中包含人参、茯苓、远志、石菖蒲四味中药,各中药单体的作用机制是复方深入研究的基础,因此将其归纳总结对此方治疗AD的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组成开心散的四味药及全方入手,归类综述开心散与AD机制相交集的有效单体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Aβ沉积、抑制Tau蛋白磷酸化、抗氧化应激、改善胆碱能活性、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涉及若干信号通路,同时将中医理论与分子机制相互结合,为今后关于此方向研究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2023年05期 v.25;No.229 11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2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毛祥正;贺燕玲;李莎;王斌;刘继平;史永恒;王川;余林中;王国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不断扩增,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了诸多变异,其中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展现出了主导地位,其携载的病毒量高,致病能力强,传播时变异的刺突糖蛋白S能够更有效地融合细胞膜,感染靶细胞的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变体,这使Delta毒株更容易进入细胞内进行复制转录,同时该毒株在进行PCR检测时有着更低的循环阈值和更长的病毒释放期,有着超高的病毒携载量,严重影响了世界公共卫生健康,给国家卫生防疫带来了巨大挑战。为研究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针对Delta毒株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该文从Delta毒株的临床症状、分子结构、流行病学、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等5个方面进行总结,详细阐述Delta毒株的特点并提供防治该病毒的新思路与方法。
2023年05期 v.25;No.229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4K] [下载次数:20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石伊娜;陈金锋;杨波;雷忠义;
冠心病,中医称之为“胸痹心痛”,其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多为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调、年迈体虚所致的心脉痹阻。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可因实致虚,也可因虚致实。雷忠义国医大师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不断积累,提出胸痹心痛病的痰瘀互结理论,近几年,雷大师在临床观察中进一步发现痰瘀日久可导致耗气伤气,使心气不足,不能濡养心神,不能推动血液及津液的运行,使痰瘀加速停留于脉络脏腑,因此患者在出现胸痛、胸闷等症之时,兼有身困乏力、气短、神疲懒言等气虚症状;其治疗以活血化瘀、补益心气,化痰通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痰通络兼以益气等三方面为主。经过跟师学习总结,现通过痰、瘀、气虚之间的病机推理,熟读经典,结合临床,对雷大师论治冠心病痰瘀互结兼气虚临床病症进行总结。
2023年05期 v.25;No.229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下载次数:9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于波;王晶;刘春;王铁东;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现已成为国内围术期医疗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以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为首要原则,通过优化围术期的各种防治措施,从而实现减少住院周期,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这与中医理论体系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作为传统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安全无创、简便易行的新型穴位刺激方法,在预防与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近年来,TEAS在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相关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关注。文章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TEAS在术前预康复、术中麻醉以及术后恢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ERAS围手术期临床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05期 v.25;No.229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7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科园;惠建荣;谷平伟;郅要龙;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SD患者常常伴随便秘、呃逆等胃肠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后期功能恢复。目前西药治疗PSD不良反应较大,且会加重胃肠道症状。针刺作为非药物疗法,具有绿色安全、操作方便等优势,是治疗PSD的常用方法之一。脑肠轴是大脑与胃肠道的双向调节通道,文章通过梳理PSD的发病机制、脑肠轴对PSD的影响,从针刺调节脑肠肽、肠道菌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以及中医学治疗PSD的理论依据出发,多个角度探讨针刺通过脑肠轴治疗PSD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PSD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2023年05期 v.25;No.229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1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曲道炜;于静;
痹证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张仲景的痹证理论和治疗实践,被后世奉为准绳。而通过原文,剖析仲景治疗痹证的原则方法,指导临床实践,更为重要。文章着眼于仲景原文,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痹证有关的方证中,从健脾顾内,微汗祛湿;宣表化湿,畅中健脾;利湿健脾,益卫实表;温阳散寒,宣痹止痛;温阳化湿,运脾和中;补气助阳,和营行血;温中散寒,培土治水;理脾柔肝,缓急止痛8个方面,探求医圣从脾论治痹证的思想,并进而推广仲景以脾胃为本论治杂病的理论,以期对杂病临床诊治有所裨益。
2023年05期 v.25;No.229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瑞淇;王昕;
在育龄期妇女中,薄型子宫内膜已逐渐成为月经不调和不孕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现代医学针对年龄、宫腔操作、药物应用和原发性因素等发病因素,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手段大多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其具体通过改善内膜血液循环,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刺激细胞的血管生成和有丝分裂以及增加内膜组织含氧量等来增加内膜厚度,但不良反应较大,疗效欠佳。中医学基于肾虚为此病之本源,辨证施治,以补肾活血通络、补肾养血填精、滋肾疏肝和补肾健脾为治疗原则,肾精充盛,肝血充足,脾气健运,则五脏调和,任通冲盛,促使气血下注胞宫,配合温针灸、隔药灸等疗法刺激子宫内膜局部血液灌流量,安全有效,独具特色,在临床实践中前景广阔。
2023年05期 v.25;No.229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10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姚尚萍;李斌;刘朝霞;刘红霞;
目的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健脾开玄解毒汤联合中药药浴治疗斑块状银屑病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医院治疗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联合甲氨蝶呤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开玄解毒汤联合中药药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PASI评分、皮损面积评分、皮损严重程度(红斑、浸润、鳞屑)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家族细胞因子促炎因子(IL-1α、IL-1β、IL-18、IL-33)表达水平,斑块型银屑病病变组织K17表达水平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91%(30/33)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24/33)(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皮损面积评分,血清IL-1α、IL-1β、IL-18、IL-33水平,斑块型银屑病病变组织K17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3.03%(1/33)显著低于对照组18.18%(6/33)(P<0.05)。结论 健脾开玄解毒汤联合中药药浴治疗斑块状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2023年05期 v.25;No.229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高天奇;吕晓东;庞立健;张馨心;于睿智;邹吉宇;
目的 对已发表的中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明确其方法学质量和结局指标证据质量等级,以期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手段提供更科学、可靠的证据支持。方法 检索收集中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应用AMSTAR2量表和GRADE系统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文献11篇,结局指标78次。AMSTAR2量表评价结果示:11篇文献无高、中等级方法学质量,低质量7篇(63.6%),极低质量4篇(36.4%)。GRADE证据质量分级结果示:无高等证据质量的结局指标,中等质量11次(14.1%),低质量46次(59.0%),极低质量21次(26.9%)。结论 目前中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低或极低,结局指标证据质量等级多为低或极低,未来急需开展高质量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以展现中医药优势,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
2023年05期 v.25;No.229 15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1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白园园;康志媛;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是妇科常见病,以卵巢内卵母细胞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为主要特征,造成生殖内分泌紊乱及生育能力下降。西医临床治疗以激素为主,存在一定局限性,若长期使用远期风险较高。中医采用针灸疗法,通过经络穴位推动机体阴阳转化,使胞宫定期藏泻,以改善卵巢功能,且针灸治疗该病疗效确切、简便经济、不良反应少。针灸治疗DOR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卵巢组织形态、免疫系统、颗粒细胞凋亡、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卵巢局部微循环、卵巢排卵及妊娠等方面有关,从多系统、多层次、多靶点调节卵巢分泌与合成功能,改善卵巢局部微环境,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出。该文总结了近年来针灸治疗DOR的作用机制进展,并分析目前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2023年05期 v.25;No.229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下载次数:1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赵晟震;庞立健;吕晓东;姜扬;邹吉宇;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病毒性肺炎遣方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 分别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4月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将文献中的处方及药物录入至Excel表中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及分类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106首、药物165味;筛选出高频药物21味,包括甘草、苦杏仁、麻黄、石膏、黄芩等;药物类别以清热药、解表药为主;药性以寒、温居多;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胃经占比最高;关联规则显示常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的药对有苦杏仁-麻黄、金银花-连翘等;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组4个。结论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要以清肺平喘、辛凉透表、化痰止咳为主,还要注意顾护脾胃,调理胃肠功能。
2023年05期 v.25;No.229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铭;冀雨芳;李盼丽;郭继龙;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普遍存在且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偏低以及随之带来并发症的高风险已经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方法是调整日常生活方式与口服降压药物,而临床中出现患者依存性差、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等弊端,因此需要寻求既能有效控制血压又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新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报道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仅起效快还可有效改善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又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有保护作用,不但临床治疗效果佳而且不良反应少,充分体现出针刺治疗简、便、廉、效的优越性。现将对近年来在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报道中常用腧穴的出处、归经、定位、降压机制、临床应用等进行梳理,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选取腧穴提供依据,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新思路。
2023年05期 v.25;No.229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1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李牡丹;包永欣;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最常见的功能性上消化道疾病,主要分为餐后窘迫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两个亚型。目前,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而十二指肠上皮黏膜屏障作为物理肠道屏障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其损伤与F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十二指肠上皮黏膜屏障的损伤以紧密连接损坏为主,当紧密连接发生损伤时,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降低,肠道通透性增强,细菌、病原体、毒素等腔内物质通过“不受限制的”途径穿透肠上皮黏膜屏障,激活肠上皮黏膜免疫系统,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增加,导致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和组织损伤持续产生。这些低度炎症不仅可与上皮黏膜屏障损伤相互影响,还可进一步使十二指肠上皮黏膜下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引发十二指肠神经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导致FD症状的产生,为FD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方向。文章从肠上皮黏膜屏障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免疫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出发,探讨肠上皮黏膜屏障损伤作用于FD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潜在的研究思路。
2023年05期 v.25;No.229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古嘉露;喻诗琪;丁伊纯;周水生;迟振海;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范围遍布全世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造成关节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西医在这方面的治疗以抗炎、对症治疗为主,虽有疗效但却有较大的不良反应。刺血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里面的一种特色疗法,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上有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临床上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文章对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刺血疗法的作用机制进行梳理,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上调抗炎因子水平、降低TLRs水平、降低尿酸水平等方面探讨刺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刺血疗法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上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3年05期 v.25;No.229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鹏伟;董博;袁普卫;杨锋;刘德玉;李珣;康武林;王占奎;梁壮;
人体肌肉含量和肌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程度的下降,称为“肌肉减少症”或“肌少症”(sarcopenia)。近年来肌少症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逐步攀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临床主要表现为行动困难,并限制正常的体育活动与基本的自理能力,是导致机体摔倒、扭伤、骨折、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肌肉含量变少与性腺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等密切相关。性激素不仅能促进性器官成熟,维持人体第二性特征,而且能增加肌肉含量、促进生长激素分泌。治疗肌少症的性激素类药物较少,临床中常用的雌激素药物有补佳乐、替勃龙。雄激素主要为类固醇激素,天然的雄激素主要为睾酮,临床中主要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睾酮的衍生物如安迪欧、安特尔等,但其适应证较为苛刻,且不良反应较多。中药中淫羊藿、肉苁蓉、杜仲等都有类性激素作用,但是其相关治疗及文献较少。该文基于人体内主要性激素与肌少症的相关性,探讨激素对肌少症的治疗机制,总结类性激素中药在中医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肌少症的有效经验,以期为中医药临床治疗肌少症提供参考。
2023年05期 v.25;No.229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赵茜;颜薛晏;马琼;石安华;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各种因素诱导的慢性肝损伤进行的修复愈合反应,也是肝硬化的早期可逆阶段,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是减少肝硬化、肝癌发生的关键。多个环节与因素参与肝纤维化的演变,其中氧化应激是其启动和继发的重要因素。持续的慢性肝损伤可介导肝内氧化与抗氧化防御机制失衡,影响细胞间多种信号通路的激活和分子信号的转导,从而调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目前,中医药在防治肝纤维化领域显示出独特优势,专家已推荐多种抗肝纤维化疗效明确的中成药以及中药方剂。研究报道,中医药通过干预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是其改善肝纤维化的主要分子机制。该文通过总结和归纳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纤维化氧化应激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文献,为中医药应用于肝纤维化进程方面提供思路和借鉴。
2023年05期 v.25;No.229 18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下载次数:9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欢;耿文婧;赵敏;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人民医院87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药的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国家救治指南的基础上,对87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进行辨证论治。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舌象变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淋巴细胞计数(LYMPH#),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胸部CT影像改善情况。结果 87例患儿其中男童36例,女童51例,平均年龄8岁1个月,包括轻型34例,普通型27例,无症状感染26例。发生率较高的症状依次是咳嗽19例(21.84%)、发热18例(20.69%)、流涕11例(12.64%);经治疗后,平均退热时间为3 d,咳嗽、咳痰及鼻塞、流涕症状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舌淡红(红)苔白(厚)腻72例(82.76%),治疗后舌淡红苔白微腻59例(67.82%);治疗前的中医证候以疫毒犯表证53例(60.92%)、疫毒郁肺证27例(31.03%)和疫毒困脾证7例(8.05%)为主,治疗后以肺脾气虚证78例(89.66%)和气阴两虚证9例(10.34%)为主。外周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降低2例,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8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10例,少数患儿出现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经过2个疗程后(6 d),可以见到大部分患儿指标逐渐转为正常,其中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酸激酶同工酶数值改变不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斑片状阴影25例(28.74%),磨玻璃样变2个(2.30%),治疗后斑片状阴影明显减少为11例(12.64%),磨玻璃样变效果不明显仍为2例(2.30%)。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属于中医“疫病”“温病”“瘟疫”范畴。收集的87例COVID-19儿童中,均为家族聚集感染性,主要为近亲属确诊后传染所致;病情表现较轻,以咳嗽、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取得明显疗效,通过辨证论治,分期论治,个体化治疗,合理选方用药,对儿童新冠肺炎疗效颇佳。
2023年05期 v.25;No.229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邵鑫;冉颖卓;胡钢;陆源源;李鸣;沈宝华;孔文文;官艳华;杨鑫;方家;刘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及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3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16S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样本的生物学信息,并进行两组间物种及功能注释的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共有OTUs为433个,组间比较对照组有83个,湿热困脾证有96个;门水平下,湿热困脾证患者拟杆菌门、变形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纲水平下,湿热困脾证患者拟杆菌纲、β-变形菌纲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目水平下,湿热困脾证患者拟杆菌目、伯克氏菌目、脱硫弧菌目、食物谷菌目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显著上升;科水平下,普氏菌科、产碱菌科、脱硫弧菌科在湿热困脾证患者中的相对丰度上升;属水平下湿热困脾证患者普氏菌属、梭杆菌属、萨特菌属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基于NMDS、ANOSIM的β多样性分析和以shannon、simpson指数代表的α多样性分析,提示与正常人群相比,湿热困脾证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LEfSe分析可用以筛选湿热困脾证显著高丰度关键标志物为变形菌门、梭杆菌属、拟杆菌门、普雷沃氏菌科、普雷沃菌属等7种菌群;在KEGG数据库富集到湿热困脾证患者涉及的主要代谢通路有9个(P<0.05,或P<0.01),包括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丁酸代谢、三羧酸循环通路、脂肪酸生物合成、叶酸合成、嘌呤代谢、脂多糖生物合成等通路。结论 与健康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患者在肠道菌群多样性、菌群组成结构上及功能变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可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提供参考。
2023年05期 v.25;No.229 200-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